为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漆艺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7月7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霖漆与共”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张倩文的带领下赴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楚人漆屋,拜访了知名当代漆画艺术家刘善林教授,并开展“非遗生漆活化”主题研讨会,借力直播经济打通文化活化的“任督二脉”。
探秘漆屋:指尖触摸千年楚韵
团队参观了绿松石产业学院三清公司、展览馆陶漆金工作品展览,不仅近距离欣赏了精妙绝伦的漆器漆画,也了解了漆口红、漆美甲等创新产品,惊叹于漆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多元发展路径。在刘善林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团队成员了解了漆器从选料、制胎(如木胎、夹纻胎/麻布胎体)到繁复的髹漆、彩绘、打磨直至成型的漫长历程。最令大家兴奋的是亲手触摸这些展品,感受漆器特有的温润光泽与厚重质感,令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漆艺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图为刘善林教授为我们讲解生漆的发展历程通讯员洪建豪

图为绿松石产业园老板为我们介绍生漆与绿松石结合的设计理念通讯员洪建豪
习艺明志:体验中感悟文化根脉
在刘善林及其弟子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参与大型漆画作品《长沙长沙》的制作。手握特制的漆笔,蘸取天然大漆调制而成的彩料,屏息凝神地在漆板上勾勒纹样。看似简单的步骤,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极大的耐心与定力。团队成员贾屹伟慨道:“漆很‘黏人’,下笔就不能改,这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匠心’和‘专注’。”这次独特的动手经历,不仅让书本上的楚文化变得立体可感,更在心灵中深深播下了珍视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图为霖漆与共团队成员在刘善林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漆画创作工作通讯员陈玉洁

图为霖漆与共团队成员进行漆艺研学通讯员陈玉洁
匠心对话:探讨非遗活化路径
在漆屋幽静的后院,团队成员聚焦楚式漆艺传承危机,与刘善林深度探讨如何让古老漆艺走进大众生活以及怎样通过新媒体为传统艺术赋能。刘教授强调,推动漆艺创新发展需要着力打造原创IP,通过新媒体平台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同时,要充分发挥大漆在装饰、药用、食用等领域的康养价值,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共赢。

图为刘善林教授与霖漆与共团队指导老师和成员座谈会的现场通讯员洪建豪

图为霖漆与共团队成员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楚人漆屋与刘善林教授的合照通讯员杜宏伟

图为霖漆与共团队成员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楚人漆屋与刘善林教授的合照通讯员洪建豪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霖漆与共”社会实践团队后期将正式开启抖音直播新尝试,将承载着历史温蕴的脱胎漆器,呈现在互联网的聚光灯下,努力让“老手艺”发出“新声量”,让大漆之美,穿透屏幕,直抵人心。
文/吕鹏豪、梅欣蕊
图/洪健豪、陈玉洁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霖漆与共社会实践团队
202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