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午的作业辅导环节中,志愿者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需求,采取个性化辅导方式。面对低年级学生,他们用生活化的案例帮助理解数学应用题;对于高年级学生,志愿者们则注重引导其自主思考,帮助孩子们理清解题思路。在另一张桌子旁,实践成员发现一位五年级学生面对一道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迟迟不敢下笔,眼神中流露出畏难情绪。孙先生没有立即讲解题目,而是和孩子聊起了平时购物找零的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经过不断思考,孩子终于独立完成解题,脸上难掩喜色。
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书房的玻璃窗洒落进来,志愿者们早已将中央区域布置成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天地。五颜六色的坐垫在地板上围成一个完美的圆圈,中间摆放着几盆绿意盎然的植物。随着孩子们陆续入座,这个临时搭建的阅读空间顿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读书分享会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伊始,一个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腼腆到渐渐放松,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从《小王子》中感悟友谊的真谛,到《林兰英》里学习科学家的坚韧精神,再到《城南旧事》引发的成长思考,多样化的书籍和感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一名小男孩主动站起来分享林兰英的故事,讲述她从失败中奋起的经历,让在场众人深受触动。随着分享环节的推进,一本本承载着智慧与情感的书籍在孩子们口中变得生动起来。有的孩子分享科普读物中令人惊叹的自然奥秘,有的讲述文学经典里感人至深的故事片段,还有的同学慷慨激昂地复述历史人物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
分享过程中,当看到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志愿者和同伴的鼓励下,慢慢打开心扉,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场面时让人动容。他们的声音或许不大,但每一句话都饱含真挚的情感。在场的每个人都专注地聆听着,时而点头赞同,时而会心一笑,整个空间洋溢着温暖而向上的氛围。这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会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更让他们感受到交流与表达的魅力。当活动接近尾声时,许多孩子仍意犹未尽地讨论着书中的精彩内容,有的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志愿者们也深受感动,他们看到阅读的种子正在这些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这正是他们此行的最大收获。
刘女士表示孩子们分享阅读感悟时,不同书籍里的世界相互碰撞。有人从文学经典里悟人性善恶,有人在科普读物中探自然奇妙,阅读是私人化的心灵之旅,可当把感悟说出来,就成了连接彼此的桥,拓宽认知的同时,也收获共鸣的喜悦。

图为孩子们积极参与读书分享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沁屿 摄
傍晚时分,书房临时改造的"影院"里座无虚席。团队选择的《放牛班的春天》放映过程中,现场时而响起轻轻的笑声,时而可见孩子们偷偷抹眼泪的画面。影片结束后,志愿者们没有进行说教式的总结,而是抛出几个开放式问题:"如果你是马修老师,会怎么做?""你觉得音乐为什么能改变那些孩子?" 激烈的讨论声中,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那个最调皮的学生不是真的坏,他只是需要有人相信他。"这句话让在场的志愿者深有感触,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尊重与信任的力量。
活动结束后整理物资时,孙傲君说道:"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今天孩子们教会我们的,可能比我们带给他们的更多。"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分享了当天的实践体会。他们提到,孩子们解题成功后的笑容、勇敢表达时的认真神情,以及观影时专注的眼神,成为这一天最珍贵的记忆。团队成员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孩子思考,也深刻体会到倾听与鼓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