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学习室的长桌旁已坐满认真学习的孩子和志愿者。数学辅导环节率先开始,志愿者周女士将鸡兔同笼这一经典例题引入课堂,通过让小朋友仔细阅读题目、画出示意图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解题思路。面对仍有困惑的小朋友,周女士会相应调整讲解方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顺利做出题目。英语辅导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志愿者刘女士穿梭在课桌间,专注地聆听每个孩子的发音。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孩,每次开口读单词都显得格外拘谨,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刘女士轻轻走到他身边,蹲下身,微笑着鼓励道:“别紧张,大胆读出来。” 说着,她将手放在小男孩的嘴边,感受气流的变化,“来,跟着我,先发这个音,注意嘴唇要撅圆。” 小男孩鼓起勇气,跟着刘女士的示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从最初的结结巴巴,到逐渐流畅,小男孩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在语文阅读理解辅导中,志愿者宋女士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她指着一篇文章,说道:“大家先自己读一遍,把觉得重要的词句圈画出来,然后小组讨论,看看能发现什么。” 孩子们立刻投入到阅读中,安静的教室里只听得见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不一会儿,讨论声此起彼伏。“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心情。”“我不同意,我觉得这里应该是描写环境的。” 孩子们各抒己见,激烈的讨论声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在一个小组里,几个孩子对文中一处比喻句的理解产生了分歧,宋女士见状,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孩子们终于达成共识,对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图为实践队在辅导学生阅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宋沁屿 摄
结束作业辅导后,读书分享会成为新的亮点。一个小女孩手里捧着《小王子》,眼神里透着一丝紧张。深吸一口气后,她开始模仿书中角色的语气,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驯养与责任的故事。随着她的讲述,台下的孩子们仿佛也走进了那个奇妙的星球,与小王子一同经历着冒险。接着,男孩们则被《林兰英》的科研故事所激励,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敬佩与向往,“林兰英奶奶真厉害,我以后也要像她一样,做个科学家!” 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分享着《城南旧事》里的老北京风情,也为《平凡的世界》中人物的坚韧精神所打动,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下午,学习室的灯光调暗,大屏幕上开始播放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悠扬的音乐响起,孩子们立刻被带入了那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故事中。随着剧情推进,孩子们被马修老师用音乐改变学生的故事深深吸引。志愿者孙先生不时暂停影片,抛出"为什么音乐能改变这些孩子"等问题,引导大家思考。孩子们纷纷举起手,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感悟着教育与爱的力量。当影片播放到马修老师被迫离开,孩子们在窗口放飞纸飞机表达不舍的场景时,许多同学的眼眶都湿润了,现场弥漫着感动的氛围。

图为同学在分享观影感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宋沁屿 摄
活动接近尾声,实践成员们依次分享感受。他们回忆着孩子们解开难题时的惊喜表情,见证学习进步时的欣慰瞬间,以及在互动中重温知识的快乐时光。志愿者周女士说起在辅导过程中,有个孩子从对数学毫无兴趣到主动提问钻研的转变,脸上满是骄傲与感动。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学习室的窗台上,这场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手中抱着收获的知识与快乐,依依不舍地离开。志愿者们望着孩子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这场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更通过多元的文化体验,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