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漆扇凝红韵艺笔绘党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京山这片孕育了无数革命传奇的土地,走进京山市烈士公园广场,以访谈听史、以漆扇传情,在与历史对话、与群众共鸣中,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流淌。
活动中,实践队带着精心准备的“特殊礼物”,来到京山市烈士公园广场,为当地老人与孩子送去清凉与红色记忆。这座矗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广场,松柏苍翠,庄严肃穆,每天都有群众来此缅怀先烈、休闲纳凉,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天然课堂。
图为团队成员与小朋友合影 夏伟 供图
75岁的李奶奶是烈士公园的常客,她接过绘有“聂绀弩故居”的漆扇,不禁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有心了,把老故事画在扇子上,既好看又有意义。我们这代人亲历过艰苦,更知道今天的日子来得不容易,这些故事啊,就得一代代传下去。”
传承中的青春担当: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生生不息 实践队员们完成了一场从“倾听者”到“传播者”的角色转变。队员们表示,出发前对“红色传承”的理解还停留在书本上,而当亲手绘制的漆扇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当老党员的泪水与孩子的笑容交织在一起,他们才真正懂得,红色基因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精神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广场为老人书写毛笔字 冯子豪 供图
团队负责人在实践日志中写道,“我们把漆扇送给老人,是想让他们知道,年轻人没有忘记历史;送给孩子,是想在他们心里播下红色的种子。这既是对先烈的告慰,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此次京山之行,实践队用青年视角解读红色历史,用传统文化活化革命记忆。一把把漆扇,承载的是革命故事,传递的是信仰之光;一次次对话,连接的是过去与现在,延续的是精神血脉。正如队员们所说:“三下乡不是走过场,而是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实践中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夕阳西下,烈士公园的纪念碑在余晖中更显巍峨。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漆扇凝红韵,艺笔绘党徽”“三下乡”实践队员们与群众挥手告别,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他们知道,这场红色传承的接力赛,才刚刚开始;而属于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正随着手中的漆扇,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