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头:苏州7月2日电(通讯员褚佳钰)
导语:
7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红心研墨” 志愿教学团队通过菀坪橘子园的直播实践,直面直播助农的核心命题:如何在追求销售效率的同时,坚守农产品的真实底色?团队通过“高效流通+真实呈现”的双轨并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助农路径。
正文:
2025年7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在菀坪橘子园开展助农直播实践。团队在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同时,始终坚守真实底线,通过“高效流通+真诚沟通”的双轨并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助农新路径,让数字技术与乡土真诚碰撞出长效价值。
直播助农的核心优势,在于用数字技术打破传统流通壁垒。对菀坪橘子园的蜜橘而言,保鲜是头等大事——果皮薄、汁水多,稍有耽搁就可能影响口感。团队调研发现,传统销售链路中,中间商层层周转让流通时间长达5-7天,不少优质橘子因损耗率过高“未到餐桌先变质”。为此,“红心研墨”团队联合当地物流点,量身设计“直播下单—当天采摘—次日送达”的全流程闭环:消费者在直播间下单后,农户当天傍晚完成采摘分拣,物流专车连夜配送,确保24小时内送达全国大部分城市。这一模式让流通时间缩短80%以上,蜜橘新鲜度得到最大程度保留。
“效率上去了,真实不能丢。”这是团队在实践中反复强调的原则。面对直播行业常见的“流量至上”倾向,同学们为农户立下“三不”规矩:不夸大甜度,不虚构产量,不编造悲情故事。有农户起初担心“实话实说会影响销量”,比如今年受天气影响,橘子平均个头比往年小了约10%。团队却鼓励他坦然告知:“今年雨水多了点,果子个头小了些,但日照足,甜度比去年还高2度,风味更浓。”
没想到,这种坦诚收获了意外的认可。直播评论区里,观众纷纷留言:“就喜欢这种实在劲儿,不忽悠才敢买”“宁愿多等两天吃新鲜的,也不要被美颜滤镜骗了”。有位上海消费者在收到橘子后特意反馈:“虽然个头不大,但果肉紧实多汁,果然没吹牛,已经推荐给同事了。”这种基于真实的信任,让首场直播不仅卖出2000斤蜜橘,更积累了近千名“回头客”种子用户。
“效率与真实,就像直播助农的两条腿,缺了哪条都走不稳。”团队负责人解释道。快,解决的是“卖得出”的生存问题——通过高效流通,彻底告别了橘子“烂在地里无人问”的困境;真,解决的是“卖得远”的发展问题——凭借真诚沟通,让消费者从“尝鲜购买”变成“长期复购”,甚至主动推荐亲友,形成“口碑裂变”的良性循环。
这种平衡之道,与新东方农产品直播的成功经验不谋而合。当数字技术的高效便捷,遇上土地里生长的真实温度,便能突破短期流量的局限,产生持久的化学反应。菀坪橘子园的实践正是如此:农户在镜头前展示的,是带着晨露的橘子、沾着泥土的双手、不加修饰的果园;团队在幕后保障的,是从采摘到配送的全程新鲜、从承诺到兑现的始终如一。
如今,“高效+真诚”已成为菀坪橘子园直播的鲜明标签。农户们渐渐明白:不用靠夸张宣传,不用靠悲情博同情,只要把果子种好、把真话讲好,自然有人愿意为这份“真实”买单。而“红心研墨”团队的青春实践也证明:直播助农的长久之道,不在于一时的销量爆发,而在于在效率与真实之间找到精准平衡点,让每一颗橘子都能带着泥土的芬芳与真诚的温度,走进更多城市的餐桌。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这一模式,用数字化工具提升供应链效率,用透明化运营守护真实底线,让助农直播走得更稳、更远。
结语:
直播助农的天平,一端是效率,一端是真实,偏重任何一方都会失衡。菀坪橘子园的实践证明:只有让高效的流通体系承载真实的产品与故事,才能让助农直播走得远、走得稳。未来,团队将继续优化这一平衡——用数字化工具提升供应链效率,用透明化运营守护真实底线,让每一次直播都是“效率”与“温度”的完美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动能。
作者署名:通讯员 褚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