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问技于橘赋能产业 扎根于民助力振兴

8月1日至8月2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重庆忠县“探寻‘柑橘+’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团前往三峡橘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对当地柑橘产业发展进行调研。从文化溯源、产业探底到民生倾听,全方位探索柑橘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为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科技创新的双向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道路,获得实践经验。  
实践队走入忠县柑橘时空馆,聚焦柑橘产业起源,探索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传承,系统了解柑橘文化脉络。  
从上古时期柑橘作为贡品的历史渊源,到《尚书》《史记》《橘颂》中的流传记载,到现代柑橘种植技术的探索精进,再到“中国柑橘城”品牌的建立。场馆里,队员们与文化馆研究人员深度交流,聆听背后的民间故事,如“千年木奴”;看到抢救回来的百年橘树树根标本,体会柑橘在民众心里的重要地位;浏览柑橘的病害资料,深入体会前辈对于柑橘种植研究的刻苦钻研。  

实践团参观柑橘时空馆  
走过馆内大大小小的空间,阅读那密密麻麻的图片,和陈列的图片,标本,渐渐明白————柑橘,不仅是忠县的特色产业,更是承载地方记忆与精神的文化符号,为后续产业调研筑牢文化认知基础。  
柑橘文化根植于这片土地,是忠县柑橘产业的起源,而现代工业的进入与发展,则为产业铸就了坚实的根基,让这片土地不仅种下树苗,还能结出“金”果。实验队走入当地的柑橘企业,探寻柑橘产业在这里构建的多元化智能发展链条  
当地通过现代仪器,就能做到精准筛选大小、剔除劣质果,从源头保障原料品质,减少了繁重的人工成本。在主产品之外,企业们也想方设法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衍生产品。柑橘果皮经蒸馏提可取精油,橘花可经蜜蜂采酿制成特色蜂蜜,废弃陈皮经处理转化为牲畜饲料等等五花八门的生产途径,逐渐实现“柑橘全程利用”,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也为生态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实践团又走入汝溪镇扇子坪洋寺聚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跟随专业人员,参观他们柑橘林下养殖种植基地,调研“柑橘+虎杖”套种模式,二者生态互补,既能有效提高产量,又可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强抗风险能力。  
忠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百姓的参与。调研后期,实践团深入忠县双柏村等柑橘主产区,以“院坝恳谈会+入户走访”的形式,与当地村民面对面交流,聚焦柑橘产业带来的实际效益与民众诉求。  

实践团走访双柏村调研  
在访谈中,队员们重点了解村民参与产业的方式——包括土地流转收益、果园务工收入、加入合作社后的分红情况,记录产业发展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具体变化,如收入提升、就业机会增加、基础设施改善等。同时,团队也耐心倾听村民在产业参与中遇到的困难:部分老年村民缺乏现代化种植技术、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存在信息差、柑橘价格波动带来的收益不稳定,文旅行业发展尚不完全等。此外,队员们还收集到村民对产业发展的建议,为后续提出针对性产业优化方案积累了鲜活的基层数据。  
此次调研,实践团不仅完整掌握了忠县柑橘产业的文化根基、产能现状与运作模式,更深刻认识到产业振兴需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后续,团队将整合调研成果,形成涵盖文化赋能、产能优化、民生保障的综合性报告,为忠县柑橘产业提质增效、更好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提供决策参考,以专业力量助力橘乡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时间:2025-09-01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云绘星火英雄路,经纬传承井冈魂
  • 云绘星火英雄路,经纬传承井冈魂
  • 为响应中央宣传部等部门2025年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的号召,安徽理工大学“星火云图筑梦”实践团,致力于运用前沿的地理信息系统(G
  • 09-01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问技于橘赋能产业 扎根于民助力振兴
  • 师范生团队返校宣讲——“常州三杰”故事回荡盛夏课堂
  • 历史师范生团队返校讲“三杰”——红色课堂点亮青春理
  • “常州三杰”故事进校园——历史师范生团队传递红色力
  • 历史师范生返校宣讲“常州三杰”——红色精神浸润青春
  • 童声问史悟初心——锦海社区红色课堂点亮夏日
  • 夏日的红船:在童声中重寻历史的温度
  • “走访慰问递温情,爱心捐赠暖童心”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