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团队返校宣讲——“常州三杰”故事回荡盛夏课堂

       上午9时,奔牛高级中学高一(2)班教室内,蝉声透过窗户隐约传来,阳光将梧桐树叶的影子投在课桌上,营造出静谧的氛围。吴玮手持提前整理好的史料汇编,带着亲切的笑容走上讲台。“各位学弟学妹,今天我们要认识三位来自常州的‘青春榜样’,他们生活在百年前的动荡年代,却用热血和理想,书写了不一样的青春篇章。”简短的开场白后,吴玮翻开讲稿,正式开启宣讲。
       宣讲伊始,吴玮从瞿秋白与《国际歌》的故事切入。“大家熟知的‘英特纳雄耐尔’,其实凝聚着瞿秋白先生的心血。他在翻译时,既要保证译文准确,又要让普通民众能理解其中的革命理想,反复修改了十余次。”吴玮一边讲述,一边展示团队准备的瞿秋白翻译手稿复印件,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严谨与执着。台下,坐在第三排的男生认真地将“英特纳雄耐尔”的含义记在笔记本上,眼神中满是专注。
       随后,吴玮讲述了张太雷“以雷为志”的革命历程。“张太雷先生原名张曾让,后改名为‘太雷’,寓意要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1927年广州起义时,他身先士卒,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29岁。”为了让故事更具感染力,吴玮还结合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在黑板上简单绘制了广州起义的路线图。学生们看着黑板上的线条,仿佛能想象出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教室里不时传来轻声的感慨。
       在介绍恽代英时,吴玮重点分享了他的教育实践与革命信念。“恽代英先生不仅是革命志士,还是一位‘播火者’。他在黄埔军校任教时,用通俗的语言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进步青年。他曾说‘信仰是黑暗中的灯’,这句话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吴玮还特意准备了恽代英的名言卡片,随机分发给学生,让大家在诵读中感受先辈的精神力量。
       宣讲过程中,最安静的时刻莫过于讲述瞿秋白临终场景。“在长汀公园的凉亭下,瞿秋白先生从容地喝着茶,还唱了《国际歌》,最后平静地说‘此地甚好’。”吴玮的声音轻柔却有力量,教室里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不少学生微微低头,似乎在默默感受那份直面生死的从容。坐在窗边的女生悄悄在笔记本上写下“此地甚好”四个字,字迹工整而认真。
       下课铃响时,吴玮结束了宣讲,学生们自发地鼓起掌来,掌声虽不响亮,却持续了许久。“以前在课本上只知道‘常州三杰’的名字,今天听完故事,才真正明白他们为什么被称为英雄。”学生李欣课后说道。吴玮还与学生们约定,后续团队会在线上分享更多“常州三杰”的史料,方便大家深入学习。
       此次返校宣讲,不仅让红色故事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课堂,也让师范生们在实践中锤炼了教学能力。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打磨宣讲内容,结合短视频、情景剧等形式,让红色文化更受青少年喜爱。而吴玮在离开教室时,回头望了一眼黑板上“常州三杰”的名字,阳光洒在粉笔字上,泛起淡淡的微光。她感慨道:“今天不是简单的讲述,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能成为红色精神的传递者,我感到无比自豪。”

来源:“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时间:2025-08-31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师范生团队返校宣讲——“常州三杰”故事回荡盛夏课堂
  • 历史师范生团队返校讲“三杰”——红色课堂点亮青春理
  • “常州三杰”故事进校园——历史师范生团队传递红色力
  • 历史师范生返校宣讲“常州三杰”——红色精神浸润青春
  • 童声问史悟初心——锦海社区红色课堂点亮夏日
  • 夏日的红船:在童声中重寻历史的温度
  • 调研日志|链网知行调研团及远哲:泊头火柴的制作技艺
  • 调研日志|链网知行调研团及远哲:三痴斋泥塑的百年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