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来到南京市鼓楼区横山“三个胜利”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回溯胜利历程、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前行力量”为核心目标,通过沉浸式学习让团队成员深化历史认知,夯实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
一、走进历史展厅,感悟胜利征程
“三个胜利”纪念馆的展厅内,平型关大捷的枪林弹雨、百团大战的烽火硝烟、抗战胜利的欢庆场景逐一铺展。在平型关大捷展区,一组复原场景让人停留:战士们埋伏在冰封山沟中,棉衣单薄却目光如炬,冲锋号响起时,他们踏着积雪冲向敌人,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凛冽寒光。讲解员提到,这场战斗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谬论,让全国人民看到胜利曙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胜利纪念馆作为承载革命记忆、书写奋斗史诗的重要载体,记录了从抗争到胜利、从苦难到辉煌的壮阔历程。团队希望通过实地参观,让成员直观体会不同历史时期胜利背后的艰辛付出——从战火纷飞中的浴血拼搏,到建设时期的攻坚克难,再到改革浪潮中的开拓进取,全面理解“胜利”二字蕴含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弥补书本知识外的感性认知,构建更立体深刻的历史观。
二、细听老兵讲述,汲取精神养分
专访崇武以东海战老兵时,老人颤巍巍地拿出珍藏的水兵服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眼神明亮,胸前飘带在海风里飞扬。“当时艇小敌舰大,可没人后退。”他说,战斗中指挥艇被击中,17名战友重伤、2人牺牲,剩下的人咬着牙冲锋,“身后是家,退一步都对不起这身军装。”
当被问“什么是胜利的关键”,老兵沉默良久后指胸口道:“是信念。相信能赢,相信身后的人需要我们赢。”这句话与纪念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标语相互呼应,让成员明白:所有胜利的底色,都是对家国的赤诚。胜利背后,是先辈用热血与信念筑成的精神丰碑。团队希望通过近距离聆听英雄故事,让成员在感动中感悟精神内核——从“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抗争精神,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精神,再到“改革创新、勇立潮头”的开拓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转化为面对困难的勇气与担当责任的自觉。
三、强化时代担当,汇聚实践力量
离开纪念馆后,大家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三个必胜”的信念更加坚定地刻在心中。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当下时代,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以史为鉴携手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同时需不断提升自身实力,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远离战争苦难。
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铭记,更在于照亮未来。无论是学业科研中的攻坚克难,还是社会实践中的服务奉献,都能从胜利精神中获取动力,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发展潮流,在实践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承诺。
四、凝聚团队心力,提升协作效能
红色实践既是个人成长的“修行”,也是团队凝聚的“纽带”。活动中,团队成员通过专题讨论、集体感悟等方式,共同梳理历史脉络、分享心得体会。在对历史细节的探讨中增进理解,在对精神内涵的共鸣中强化共识,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协作力,让红色精神成为团队共同的精神纽带,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凝聚同心同行的力量。

图为成员在“三个胜利”纪念馆 战争老兵回忆前 侍林婧供图

图为成员在“三个胜利”纪念馆 战争老兵回忆前 侍林婧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