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清“魔法”识陷阱,巧控火候护成长: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团走进新北路社区开展少儿食品安全课堂

  
  (通讯员:龚琬婷 李静)7月28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博士团走进武汉市新北路社区,为30余名小学生带来一场主题为“厨房里的‘魔法’与‘陷阱’——不同烹饪方式的食品安全指南”的暑期科普课。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潘晴彦、硕士研究生杨依倩借助PPT动画、情景问答和“厨房找茬”游戏,把蒸、煮、炒、炸、烤、微波等日常烹饪方式的优劣讲成故事,让孩子们在欢笑声中学会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关。
  课堂伊始,潘晴彦抛出“水煮、油炸、烧烤,谁才是土豆的最佳打开方式?”的趣味提问,迅速点燃现场气氛。她从温度与营养的维度层层剖析:蒸、煮、炖等“温柔派”技法,因受热温和而最大限度保留维生素与矿物质;炒、煎等“快捷派”虽高效提香,却需警惕油温过高产生丙烯醛;炸、烤等“重口味派”酥脆诱人,却易催生苯并芘、杂环胺等致癌物。鲜活案例与科学数据并举,令在场孩子频频点头。
  图1潘晴彦用“土豆三选一”点燃提问,孩子们举手抢答(龚琬婷 摄)
  随后,杨依倩围绕“健康烹饪小妙招”,依次阐释三条要点。其一“选对工具”,她提示家中常备玻璃碗与陶瓷盘,避免高温下器皿本身成为污染源;其二“控火候、限时间”,她以幻灯片上的焦黑薯条为例,说明炸焦后不仅丙烯酰胺骤增,维生素亦被破坏,必须果断舍弃;其三“减少隐形风险”,她再三叮嘱:生熟案板务必分开,剩菜当日冷藏、次日彻底加热,超过两日即弃。孩子们边听边点头,把三条“铁律”默记于心。
  图2杨依倩举焦黑薯条当反面例子,让孩子们现场判对错(龚琬婷 摄)
  “原来我爱的炸薯条里可能藏着‘隐形炸弹’,以后要让妈妈少炸多蒸!”晏诗婷小朋友把课堂笔记高高举起,像举着一面小旗,“回家我就去告诉妈妈,今天学到的三条‘厨房铁律’!”她的宣言让一旁的小伙伴齐声附和——七八岁的童声汇成一句承诺:从今天起,自家的小锅小灶也要听科学的话。
  图3孩子和博士团举笔记合影,齐喊口号“把安全带回家”(龚琬婷 摄)
  据悉,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博士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走进全国16省46县(区),累计开展食安科普活动220余场,惠及群众逾5万人。此次新北路社区之行,通过“面对面”授课、“手把手”指导,把食品科学的种子播撒进童蒙之心,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青春动能。
作者:龚琬婷 李静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博士团
时间:2025-07-29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辨清“魔法”识陷阱,巧控火候护成长:华中农业大学博
  • 横山红色印记:志愿教学团队在新四军旧址的精神洗礼
  • 传承革命精神,志愿教学团队用“横山之行”赋能奋进征
  • 以史为鉴,志愿教学团队赴横山旧址践行“初心使命”
  • 跨越时空的对话:志愿教学团队沉浸式感悟新四军革命精
  • 横山红色行:志愿教学人在历史遗迹中与先辈“共鸣”
  •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参观横山新四军第一支
  • 书记是“拓荒人”:深耕乡土四十载,绘就振兴新画卷
  • 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中南林大实践团擘画和平村产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