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志愿教学团队赴横山旧址践行“初心使命”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2025年7月2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组织队员前往横山新四军第一支队旧址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实地探访革命遗址、聆听历史故事、感悟先辈精神,实践队员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初抵旧址,肃穆启思
    七月的横山,山峦叠翠,晨露未晞。志愿教学团队一行怀揣着崇敬与期许,踏上这片承载厚重革命历史的土地。当脚步踏入新四军第一支队旧址区域,时间仿佛放慢了节奏,横山,承载厚重革命历史的土地,静静伫立岁月长河,见证往昔烽火。当实践队员踏入新四军第一支队旧址区域,庄严肃穆气息扑面而来。
    “横山革命纪念展” 的标识在建筑墙体上醒目矗立,似历史的无声旁白,诉说往昔可歌可泣的故事。镌刻着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缅怀先烈 传承精神” 的石碑,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其上关于伟大抗战精神的阐述,如利刃破雾,穿透时空,直击众人内心。队员们驻足凝视,轻轻触摸石碑边缘,触感冰凉,却因文字传递的炽热信仰,让每个人明晰此行意义——回溯历史,感悟先辈热血担当,让红色基因在触摸与凝视中,悄然植入心间 。
二、展厅探寻,历史重现
    步入室内展厅,历史画卷缓缓展开。珍贵史料、图片及复原场景,带众人回到战火纷飞年代。
    陈列区详细呈现新四军第一支队发展历程,从组建背景到横山抗日活动筹备,折射先辈艰难时局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懈谋划的决心。墙上历史照片里,先辈面容坚毅,破旧军装难掩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黑白影像传递当年热血激情。
    一尊新四军战士铜像巍然矗立,手握钢枪、身姿挺拔,似随时奔赴前线。围绕铜像,是横山战斗具体记载,伏击战巧妙布局、遭遇战顽强抵抗,文字实物结合,还原激烈战斗场景。队员驻足凝视,透过旧物瞥见先辈浴血奋战模样。
三、感悟交流,精神传承
    参观中,队员不时停下交流。看着先辈简陋生活用具,队员感慨:“先辈艰苦条件下坚守抗日信念、舍生忘死,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当好好珍惜、努力奋进。”讲解员讲解道称:“新四军精神是不怕吃苦、不惧牺牲、一心为民,新时代要融入工作生活,遇困不退缩,为群众办实事。”
    参观尾声,团队于旧址庭院集合。团队负责人站在先辈曾走过的土地上,声音因动情而略带哽咽:“今天来这,是铭记历史,更是传承精神。新四军第一支队的战斗历程,是最生动的爱国教材。先辈们用热血生命铸起精神丰碑,咱得代代传下去!往后工作里,希望大家以先辈为镜,把爱国情、强国志变成实打实的行动,在各自的位置上上发光发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四、红色延续,砥砺前行
    夕阳西沉时,团队踏上归程。余晖洒在革命热土,给建筑与绿植镀上暖金。队员们心中,却因参观激荡起的波澜,久久难平。
    离开旧址,夕阳余晖洒在革命热土,建筑与绿植镀上温暖光晕,队员心中波澜难平。此次横山之行,不只是历史回顾,更是深刻的精神洗礼。队员们触摸到历史温度,汲取革命精神磅礴力量。这份力量,将化作前行动力,激励众人在各自领域勇担使命、砥砺奋进——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誓言,在实践里闪光;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让先辈精神,借新时代春风,吹进更多人心田,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洪流,奔涌向前,永不停息!


图为横山新四军第一支队旧址内铜像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傅文佳供图


图为衡山新四军第一支队旧址 游览新四军战斗过程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侍林婧供图
作者:秦蔡甜 董露 来源:“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时间:2025-07-29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以史为鉴,志愿教学团队赴横山旧址践行“初心使命”
  • 跨越时空的对话:志愿教学团队沉浸式感悟新四军革命精
  • 横山红色行:志愿教学人在历史遗迹中与先辈“共鸣”
  •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参观横山新四军第一支
  • 书记是“拓荒人”:深耕乡土四十载,绘就振兴新画卷
  • 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中南林大实践团擘画和平村产旅
  • 23级安全工程一班实践队赴青岛工人运动纪念馆开展主题
  • 23级安全工程一班实践队赴青岛海军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