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合肥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六安市石板冲乡初级中学及周边村落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从清晨到傍晚,团队成员以专业所长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帮扶、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上午7:00,“青春织梦,五色绘彩”实践团队率先开展招生宣传活动,向家长介绍语文、英语、书法、绘画、武术等多元化课程,并召开面对面家长会,重点宣讲暑期防溺水、上下学交通安全等事项,强化安全监护意识。
7:45,调研组五名成员步行前往周边村落,以入户走访形式开展乡村教育与家校共育调研。调研中发现村内学龄儿童多由祖辈抚养,家长普遍期待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发展,但存在学校家长会召开频率低、代际教育观念差异等问题。此次调研既揭示了乡村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也传递着基层家庭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殷切期待。调研组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乡村教育需求,以实际行动助力点亮乡村孩子的知识之光,照亮他们通往梦想的道路。

图为调研组成员与村民沟通交流场景。张舒畅 供图
招生宣讲完毕后,教学组相继开启趣味课堂。绘画涂色课充满童趣与创想。英语课互动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语文课让学生感受诗词雄浑意境。这些趣味课堂,以多元形式拓宽乡村孩子知识视野,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借文化课程厚植人文底蕴,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教育添彩,助力文化传承与振兴 。
下午14:30,武术课带孩子们强身健体。英语课堂的分组朗读与角色扮演让课堂互动充满活力。书法课聚焦基础笔画教学,让传统文化氛围愈发浓厚。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的学生们设计的这些课程从多维度赋能:武术课强体魄,筑牢成长根基;英语互动启思维,拓宽国际视野;书法课传经典,厚植文化基因。团队成员们致力于以青春之教,为乡村孩子搭建成长阶梯,助力文化传承与乡村教育全面发展 。

图为教学组成员教授语文课程。叶子轩 供图
傍晚19:00,团队在石板冲乡村广场举办文艺宣传活动。成员们以气势磅礴的合唱《强军战歌》、活力四射的舞蹈《酒醉的蝴蝶》点燃现场气氛。表演结束后,成员们向村民们详细介绍支教班课程设置,同时设置互动环节邀请小朋友展示才艺。这场文艺宣传活动,既借艺术表演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又通过课程介绍与互动,搭建起文传学子与石板冲村民沟通的桥梁,让支教理念深入民心,促进乡村对文化教育的关注与参与,以青春文艺之力,赋能乡村文化共融与传承 。
当日,后勤组的成员们也默默坚守岗位,用另一种方式为活动保驾护航。清晨采购食材,精心准备三餐。后勤组的每一位成员分工明确,每一道工序都饱含关怀,以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他们的坚守,是团队运转的基石,让教学、文艺等环节无后顾之忧,彰显了实践活动中协作互助的价值,更体现了文传学子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保障青春赋能乡村之行稳步前行,学院领导送行时的每一句殷切叮嘱与谆谆教诲如春雨般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团队的每一位成员的内心。

图为后勤组备菜场景。米紫晗 供图
合肥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结束了充实的第一天。这场乡村教育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青春与乡土的深情对话。在多彩课堂的欢声笑语里,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交织碰撞,激发着乡村学子对知识的渴望;在家校走访的真诚交流中,团队成员触摸到乡村教育的真实脉搏,将调研成果化作未来帮扶的行动指南。后勤组的烟火气、文艺汇演的热烈氛围,都成为这场实践的温暖注脚。未来,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青春织梦,五色绘彩”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将持续深耕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领域,以青年之思、青年之力,为裕安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绚丽绽放。
(通讯员叶子轩 祝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