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团队前往安徽滁州图书馆,开启了为期15天的暑期图书馆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每日上午9点至11点30分驻守图书馆少儿阅读区,以实际行动助力少儿阅读与特色活动开展,在点滴付出中书写青春担当。
整理教具重细节 在日常协助工作中,团队成员每天到馆后的首要任务便是整理少儿阅读区的上课工具。由于小朋友们常随手摆放手工材料、绘本和教具,大家需细致地将彩笔、剪刀、胶水按类别归位,把散落的绘本放回对应书架,为下午的阅读课和手工课顺利开展筑牢基础。协助老师上课时,成员们分工明确,既要在拼音阅读课上留意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用轻声提醒或小贴纸引导他们回归课堂,也要对识字慢的小朋友进行一对一辅导,蹲在他们身边逐字带读,直到孩子们能独立念出简单的句子。

图为志愿者辅导小朋友。 王雨凡供图
课堂协助讲技巧 特色活动参与环节同样留下了深刻印记。每周三下午的“围棋启蒙小课堂”中,团队成员全程参与了两次教学活动。第一次基础规则课上,在老师讲解完落子、提子规则后,大家带领孩子们在小棋盘上练习“虎口”和“禁入点”。面对总把棋子扔得满地都是的活泼小女孩,成员们创新方式,与她约定“每摆对一个棋子就奖励一颗星星”,渐渐让她明白“规则里藏着乐趣”。第二次粘土手工课以“我眼中的夏天”为主题,大家和孩子们一同捏制冰淇淋、太阳、小风扇,当看到腼腆小女孩在自己手把手指导下,终于做出歪歪扭扭的“西瓜”时眼里闪烁的光芒,团队成员突然读懂了志愿工作的意义——不只是完成任务,更是用耐心守护成长的瞬间。
特色活动见真意 两周的实践让“红心研墨”志愿团队收获满满。起初,大家以为“协助”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后来才逐渐发现,整理工具是在培养责任意识,辅导孩子是在锻炼沟通能力,而和孩子们一起创作时,更找回了成年人渐渐丢失的想象力。临别那天,孩子们把自己做的粘土小作品塞进队员手里,曾被辅导过的小女孩小声问:“姐姐,下次还来和我一起做粘土作品吗?”这一幕让所有志愿者深受触动,原来不经意的付出,早已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温暖的种子。

图为志愿者合影。 王雨凡供图
7月30日,随着最后一项活动的结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团队的此次图书馆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但这份关于爱与成长的记忆,将永远镌刻在每个人心中。
结语:这段经历像一颗种子落进团队成员心里,让大家深刻明白:真正的善意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藏在整理工具的细致里,藏在辅导时的耐心里,藏在蹲下来倾听的温柔里。它教会所有人,比起“做了什么”,“怎样去做”更重要——用真诚对待每一份琐碎,用尊重回应每一份信任,这或许就是志愿精神最生动的模样。而那些被用心守护过的瞬间,终会像孩子们画里的家庭树那样,在时光里慢慢扎根,长出温暖的枝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