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图书馆的晨光熹微,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的志愿者们再次满怀热忱集结。他们提前备好适配孩子的材料,还准备了知识“补给包”。活动开场,志愿者用故事勾勒航线,借助硬纸板的硬朗、黏土的柔软、笔墨的灵动,引导孩子创作海洋主题作品,过程中融入海洋知识科普。这场活动,既让孩子肆意释放创意,也让志愿者在陪伴中收获成长,成为创意、艺术与童真交融的见证,留下独特的志愿足迹。
“我们希望每种材料都能成为孩子表达的窗口。硬纸板的坚韧、黏土的柔韧、笔墨的灵动,都是创意的沃土,让孩子们沿着材质的纹理,构建自己的想象王国。”活动前,志愿者王雨凡阐释理念,话语中的暖意让图书馆的空气都充满期待。
为确保活动顺利,志愿者们精心筹备:将硬纸板切割成适合孩童的尺寸,如岛屿、浪花形状;黏土按色系分装,红如珊瑚、蓝似海水;还搜集了海洋生态趣味知识,作为孩子们创作时的“灵感补给”。

图为小朋友在制作。 王雨凡供图
童趣绽放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用故事点燃想象——从月光唤醒的海岛传说,到珊瑚迷宫的生物派对,孩子们的兴趣之帆高高扬起。分组演示时,志愿者的巧手仿佛拥有魔力:硬纸板拼贴成立体岛屿;黏土捏出栩栩如生的海星贝壳;笔墨渲染出流动的海天。王雨凡鼓励道:“自由组合材料,为海岛建灯塔,让浪花绽放,你就是创意船长!”孩子们眼中瞬间点亮了创造的星光。
“看!我的海岛有发光的贝壳!”一位孩子兴奋地举起作品。硬纸板的岛屿上点缀着黏土生物,绘制的海浪藏着童趣想象。惊喜不断涌现,不同材质的特性在孩子们手中巧妙融合,空气里弥漫着创造的甜蜜气息。
创作间隙,“红心研墨”团队适时开展“海岛生态小课堂”,借作品中的珊瑚、小鱼讲述环保故事:“如果海洋生病了,贝壳朋友会伤心”,巧妙融合艺术实践与认知教育。目睹孩子们从生疏到熟练的转变,志愿者们的内心如潮水涌动——童真与创意相遇,光芒璀璨。

图为志愿者在帮助小朋友。 王雨凡供图
夕照满载 一位志愿者分享感悟:“活动旨在让大家发现图书馆不仅是阅读空间,更是创造乐园。两周的志愿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协助’不仅是体力付出,整理工具培养责任感,辅导孩子提升沟通力,而共同创作则唤醒了成人渐逝的想象力。”
夕阳为窗沿镀上金边,创意航程圆满落幕。孩子们怀抱着自己的“小世界”离开,“红心研墨”团队的志愿者们深知,有些东西已留驻于此:创意破土而出的声响,艺术与童真相遇的印记,以及志愿路上最珍贵的星光。
结语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志愿者以手工搭建桥梁,以热情点燃创意,在图书馆为孩子们开辟了艺术表达的新天地。从细致筹备到创意互动,这场融合多材料的活动,让“海洋岛屿”成为童真与艺术共舞的平台。志愿注入的创意力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创造的种子,愿更多这样的相遇,以手作的温度与艺术的光芒,照亮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旅程,绘就充满无限可能的成长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