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奔赴滁州图书馆,走进滁州图书馆少儿阅读区,上午九点,“红心研墨”实践团队成员们的身影已开始忙碌。他们要先完成上课工具的整理工作,手工材料、绘本和教具在小朋友使用后散落各处,成员们需将彩笔、剪刀、胶水分类收纳,把凌乱的绘本归位到对应书架,为下午的课程营造有序环境。这看似简单的整理,实则是为后续阅读课和手工课筑牢基础,确保教学活动能顺利开展。

图为志愿者在帮助小朋友。 王雨凡供图
辅助教学,助力阅读启蒙 辅助老师进行拼音阅读课教学时,维持课堂秩序与一对一辅导的任务同步推进。成员们目光时刻关注着教室里的小朋友,一旦发现有分心的孩子,便用轻声提醒或是小贴纸奖励的方式,引导其重新专注于课堂。遇到识字缓慢的小朋友,成员们会蹲下身,逐字耐心带读,帮助他们跨越阅读初始的 “小障碍”,助力这些孩子逐步建立阅读信心。
特色活动,守护成长瞬间 每周三下午的特色活动,是实践中极具意义的成长舞台。“围棋启蒙小课堂” 里,成员深度参与两次教学。基础规则讲解环节,老师阐释落子、提子规则后,成员们带领孩子们在小棋盘上实操 “虎口”“禁入点” 等知识。有位活泼小女孩因好奇多动,频繁乱扔棋子,成员们创新推出 “摆对棋子奖星星” 机制,逐步引导她领会规则中蕴含的乐趣,让围棋学习变得趣味盎然。粘土手工课以 “我眼中的夏天” 为主题,成员与孩子们携手创作冰淇淋、太阳、小风扇等作品。面对腼腆小女孩捏不好圆形的难题,成员握着她的手慢慢揉动,当歪扭的 “西瓜” 造型呈现,孩子眼中闪烁的惊喜光芒,让大家深刻领悟到志愿工作的价值 —— 不仅是完成任务,更是守护成长路上的珍贵瞬间。

图为志愿者在制作。 王雨凡供图
双向成长,体悟志愿真谛 这段实践,是成员与孩子们双向奔赴的成长旅程。从起初认为 “协助” 只是简单体力劳动,到逐渐明白整理工具培养责任意识、辅导过程锻炼沟通能力,与孩子共同创作时重拾成年人遗失的想象力,团队在能力与心灵层面实现双重蜕变。临别之际,孩子们将粘土小作品塞进成员手中,小女孩轻声询问 “下次还来做粘土吗” ,这不经意的付出,已在孩子心底种下温暖种子。
志愿延续,点亮成长征途 滁州图书馆的实践,让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深切体悟志愿精神的真谛:真正的善意无需宏大叙事,而是以真诚对待琐碎日常、用尊重回应孩子信任,在整理工具的细致、辅导时的耐心、蹲下身倾听的温柔里闪光。那些用心守护的瞬间,恰似孩子画笔下的家庭树,会在时光洪流中扎根生长,长出温暖枝丫,持续照亮阅读与成长的漫漫征途。志愿的意义,便在这平凡坚守里,悄然传递,久久回响 。
结语:当“红心研墨”团队的身影淡出滁州图书馆,他们留下的不仅是整洁的书架、生动的课堂,更是志愿精神的火种。这份火种,将在孩子们未来的阅读与成长中持续燃烧,也激励着更多青年学子,以志愿之名奔赴山海,用行动书写温暖篇章,让知识传递与心灵滋养的故事,在更多角落不断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