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金绣前程”团队探寻瑶绣文旅融合之路

7月4日至6日,广西师范大学“金绣前程”团队深入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展为期 3 天的非遗瑶绣调研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挖掘瑶绣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探索“非遗 + 旅游”融合路径,为这门古老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寻找新方案。
走访多地,构建瑶绣文化认知网络
团队精心规划路线,走访了 5 个瑶绣文化传承地,包括金秀瑶族博物馆、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瑶凤凰”瑶族织绣屋等,访谈了 2 名瑶族织绣非遗传承人及 2 位相关工作人员。从系统的文化展示场所到鲜活的传承实践基地,全方位挖掘金秀瑶族织绣的文化底蕴,为探索“非遗 + 旅游”融合模式筑牢认知基础。
金秀瑶族博物馆是此次调研的重要起点。这座占地 3000 平方米的建筑,以“世界瑶都”为核心定位,系统展示了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 5 个支系的历史文化。其中,瑶族织绣展区宛如一座文化宝库,藏着无数亟待被解读的密码——从古朴的织绣工具到承载民俗意义的服饰,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瑶族与织绣的深厚羁绊。
博物馆里的创新实践:科技与传统的平衡之道
随着科技与文旅融合的深入,金秀瑶族博物馆正探索用现代技术为古老文物“注入新生命”。光影技术与 VR 体验的引入,让静态的瑶绣展品逐渐“活”了起来,但如何在创新中守护文化本真,成为团队关注的焦点。“运用光影时,光线强度和温度都要严格把控。”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团队介绍,“文物对环境敏感,我们很少直接打光在展品上,多通过墙体或玻璃反射折射光线,再配合玻璃展柜的恒温功能,最大限度减少损伤。”
在展厅内,团队看到部分区域已成功运用光影与全息技术,生动展现瑶族部落分布、瑶绣从起源到传承的历程,甚至能细致解析图案寓意与制作工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瑶绣文化。“光影内容必须与瑶族文化深度契合,比如展现瑶族的生活环境、人口分布等,要和讲解词相互呼应。”工作人员强调,科技只是辅助手段,核心是为了更好地传递文化,而非颠覆传统。这种在创新中坚守本真的理念,为团队探索“非遗 + 旅游”模式提供了重要启示。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瑶服世家参观瑶绣手工艺品 。孙瀚雅摄
织绣工坊的碰撞:传统技艺与潮流元素的对话
离开博物馆,团队来到金秀镇瑶凤凰织绣工坊。这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纯手工瑶绣服饰,色彩鲜明的布料上,精美纹样栩栩如生,每一针线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团队成员观察服饰细节后,尝试将潮流元素引入交流,向自治区级传承人庞伊蔓介绍了盲盒 IP 泡泡玛特 —— 这种以艺术设计和收藏价值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潮玩模式,引发了关于瑶绣创新的热烈讨论。
有着 40 年瑶绣传承经验的庞伊蔓,对瑶绣与潮玩联名既期待又谨慎:“年轻人喜欢这类产品,说明瑶绣有跟上时代的潜力。但合作中,瑶族纹饰的文化意义不能被淡化,它们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信仰。”她还提到,潮玩常见的淡色梦幻风格与瑶绣传统的深色基调存在冲突,如何协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顾虑,庞伊蔓提出“核心纹样 + 现代解构”的融合思路:保留瑶族特色大纹饰,在配色和应用场景上贴近潮流。这种既坚守文化根脉又拥抱创新的理念,让团队看到了瑶绣在当代“破圈”的可能。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瑶绣传承人庞伊蔓老师。梁芯瑞摄
调研启示:在融合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
三天的调研中,团队从博物馆的科技尝试到工坊的潮流探索,见证了金秀瑶族织绣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懈努力。瑶绣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正以多元形式融入文旅生态,在“非遗 + 旅游”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金绣前程”团队将继续梳理调研成果,从文化挖掘、科技应用、市场创新等方面发力,为瑶绣的活态传承建言献策。期待这门千年技艺能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让更多人领略瑶绣之美,让瑶族文化的根脉在创新中绵延不绝。
作者:张婷 孙瀚雅 廖美萱 梁芯瑞 梁梓耘 曹晓玉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时间:2025-08-01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暑托班作业辅导:在陪伴与引导中收获教育真谛
  • 笔尖靛蓝见古今 童心匠意启传薪
  • 笔尖靛蓝见古今 童心匠意启传薪
  •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活态传承,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 08-01
  • 古韵新声传乡音,温情互动暖家园
  • 古韵新声传乡音,温情互动暖家园
  • 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实践团队走进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活动。通过“方
  • 08-01
  • 童行绘城夏 实践暖时光
  • 七月的张家港,蝉鸣织就夏韵,绿意铺满街巷。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联合张家港市城市管理局,
  • 08-01
  • 童行绘城夏 实践暖时光
  • 童行绘城夏 实践暖时光
  • 七月的张家港,蝉鸣织就夏韵,绿意铺满街巷。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联合张家港市城市管理局,
  • 08-01
  • 小手创想中的传承密码:非遗在暑托班的新表达
  • 童行港城绘初心 实践育德暖夏光
  • 童行港城绘初心 实践育德暖夏光
  • 七月的张家港,绿意铺展,蝉鸣渐起,夏日的生机在街巷间流淌。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联合张家
  • 08-01
  • 从纠错到守护:暑托班辅导中的教育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