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云盘社区,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2025年7月25日,社区活动中心里早已热闹起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正忙着布置场地,五颜六色的气球、精心制作的教具,让这里像一个充满魔法的乐园。一场融合文化传承与亲子互动的活动,即将在这里拉开帷幕。
乡音袅袅:在童谣里触摸文化根脉
“方言传承课堂”在一句清脆的童谣中开场:“‘月亮亮,照厅堂,张家囡囡穿花衣裳’,大家跟着老师用杨舍话念一念吧!”志愿者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的小手就像雨后春笋般举起来。一个小男孩第一个站起来,虽然声音不大,但认真的模样赢得了全场掌声。
课堂上,志愿者们拿出方言卡片,从日常用语教起。“‘吃饭’在咱们这儿叫‘吃夜饭’,‘睡觉’叫‘困觉’,是不是很有趣?”他们一边教发音,一边讲解词语背后的文化,“‘早起’这个词,说明以前的人都早早起床干活,藏着老一辈的勤劳呢。”
为了让文化传承更鲜活,志愿者们还准备了“文化大餐”。他们用方言讲述张家港的红色故事,当讲到革命先辈用乡音传递消息、保卫家乡时,孩子们听得格外专注,有的还忍不住举手问:“他们后来胜利了吗?”志愿者笑着点头:“胜利了呀,所以我们今天才能过上好日子,这都是他们用努力换来的。”
随后播放的评弹表演视频,让孩子们沉醉在吴侬软语的韵律中。“这是苏州的评弹,是咱们的宝贝,用方言唱出来才这么好听。”志愿者说。孩子们纷纷表示,以后要多听多学,让这些好听的文化一直传下去。
家长们也被感染,一位爸爸感慨:“现在孩子说普通话多,好多方言都快忘了,这样的活动能让他们知道家乡的声音有多美,真好。”
温情互动:在游戏里拉近心灵距离
“方言传承课堂”结束后,“亲子沟通课堂”开始了。志愿者们设计的互动环节,让家长与孩子在轻松中敞开心扉。
“心有灵犀”环节中,一位妈妈看到儿子写下“希望妈妈周末带我去科技馆”,而自己写的是“希望儿子好好练字”,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妈妈总觉得练字重要,却没问过你想做什么。”她拉着儿子的手说,“这周末咱们就去科技馆!”儿子开心得跳起来,脸上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志愿者说:“这个环节就是想让大家学会换位思考,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情绪小剧场”里,孩子们通过表情动作演绎情绪卡片,家长猜情绪并询问原因。一个抽到“生气”的小男孩,皱着眉、叉着腰,模仿爸爸生气的样子。爸爸看到后笑了:“爸爸平时是不是常对你发脾气?对不起呀。”小男孩摇摇头:“我生气是因为你答应带我钓鱼,总说没时间。”爸爸立刻保证:“这周日就去,一定说到做到!”
“家庭约定树”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每个家庭在树叶上写下小约定,贴在“大树”上。“我和妈妈约定每天一起叠被子”“我和爸爸约定不吵架”……孩子们的约定天真可爱,家长们的承诺则充满真诚。一位妈妈和女儿约定“每天看10分钟星星”,她说:“以前总觉得带孩子累,其实这些简单的陪伴,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
课程结束时,志愿者们发放了亲子沟通手册。一位家长说:“以前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今天学到了好多方法,以后会多陪陪孩子,好好听他说话。”
实践成长:在服务中感悟教育意义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看到孩子们因为学会一句方言而开心,看到家长和孩子因为一个约定而相拥,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一位志愿者说,“这让我明白,教育不只是教书,更是传递爱和温暖。”
云盘社区负责人点赞:“大学生志愿者们很用心,课程有趣又有意义,希望以后多来。”
此次活动,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暑期实践的生动体现。志愿者们在社区实践中明白,作为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关注社会,用自己的力量服务他人。他们表示,未来会继续走进社区,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
而那些学会的方言、写下的约定,会像种子一样在孩子们心中发芽,让家乡的文化代代传,让家庭的温情久久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