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辅导环节,实践成员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提供帮扶,即分层辅导,精准破解学习痛点以具象化方式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知识,引导高年级学生自主梳理知识逻辑。过程中,实践成员观察到青少年在学习需求上的差异,积累了基层服务精准施策的实践经验。其这样有效的形成了“年龄段-知识点-辅导法”匹配表,这也为后续基层教育服务提供参考。集体绘画活动以协作创作形式开展,孩子们用画笔展现对无锡的热爱与生活向往。这场沉浸式活动不仅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也搭建起情感交流平台,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图为实践成员支教精准辅导小朋友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宋沁屿 摄
团队除了设置了这些活动,还设置了光影维度等相关活动。《传承无锡百年红色力量》宣传片串联“工人运动旧址→当代科创园区”场景,当镜头扫过旧厂房青砖墙时,有孩子关联“爷爷童年记忆”,在古今对照中理解“红色基因的时代延续”;纸页维度,共读《无锡红色记忆》时,抗日志士“街头传情报”的情节触发提问“不怕被发现吗”,实践成员以“守护当下安定”回应,推动历史与现实的价值联结。活动末尾,多名小朋友都主动表达“以书中英雄为榜样”的成长志向。 这一宣传片,有效的让青少年直观理解红色精神与时代担当的关联,强化本土红色文化认同。

图为实践成员与小朋友们一起观看影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宋沁屿 摄
陪同阅读环节是整个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环节中,实践成员们与青少年们共同阅读了《无锡红色记忆》等富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这些书籍详细记录了无锡地区革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历史资料,将革命历史与时代发展的脉络紧密地串联起来。
实践成员们不仅仅是简单地朗读文字,他们还会结合书中的内容,向青少年们讲解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以及革命精神的内涵。他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青少年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壮举。例如,他们可能会讲述无锡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发生的英雄事迹,以及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的革命先烈的故事。
在阅读和讲解的过程中,实践成员们鼓励青少年们提出问题,并与他们一起探讨和思考。这种互动式的阅读方式,不仅增强了青少年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青少年们能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此外,实践成员们还组织了相关的讨论会和心得分享会,让青少年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这些讨论中,青少年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书中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与此同时,港下城市书房突破“阅读空间”单一属性,通过教育服务嵌入、红色资源活化,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复合平台”:作业辅导构建知识传递通道,绘画协作搭建社交场景,红色载体完成精神浸润。这种“文化+教育”的融合模式,为基层文化阵地赋能育人功能提供了实践样本——正如实践结束后,一幅“书桌、画架、红皮书同框”的儿童画所隐喻的:基层文化空间正成为知识、情感、精神的三重联结场。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各个团队深入基层文化场所,致力于挖掘和展现这些场所的红色教育功能。通过这次活动,成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红色文化的魅力,还深刻理解了红色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他们参观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遗址,聆听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事迹,通过互动式展览和现场讲解,使得红色教育更加生动和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