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西南石油大学第十三届希冀之光实践队走进共安彝族乡小学,用两周的时光,为山区孩子送去知识与温暖,也在实践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这场双向奔赴的教育之旅,充满了收获与思考。 2025年7月1日,实践队带着精心准备的课程和物资,来到了风景秀丽却交通不便的共安彝族乡小学。出发前,团队从课程设计到物资采购,从成员培训到与当地部门协调,每一步都细致规划,只为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体验。
实践期间,队员们分工明确:有人扎根课堂教授数语基础,有人带领孩子在操场挥洒汗水,还有人用美术、音乐唤醒孩子们的艺术细胞。课堂上,互动教学成为常态,孩子们大胆提问、自由表达,在轻松氛围中吸收知识;课下,队员们收集反馈、调整方法,让教学更贴合孩子需求。 实践的意义,从来不只是单向输出。

对孩子们来说,他们不仅学科知识有了进步,更重要的是变得自信开朗,眼里多了对未来的憧憬。而对实践队成员而言,这次经历让他们学会了跨背景沟通、在困难中创新,更将课本知识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也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量,社会责任感在心中愈发清晰——原来自己的一点努力,真能为他人的人生添上一抹亮色。
当然,活动也有遗憾:部分课程与孩子需求贴合不够紧密,两周时间太短,无法长期陪伴。对此,实践队已规划改进:未来会提前做更深入的需求调研,设计更贴合实际的课程;同时探索长期帮扶机制,让这份支持持续下去。

这个夏天,希冀之光实践队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成长的受益者。教育的力量,正在这一来一往中悄悄改变着未来。而这份“希冀”,将继续照亮更多孩子的求学路,也激励着队员们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