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阡陌云翼的夏天:为无人机助农“飞入寻常百姓家”踏遍商丘乡土

       六月底至七月初,商丘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阡陌云翼实践队”,在刘超、陈彤两位老师的带领下,顶着晴雨交替的天气,深入商丘市乡村腹地,围绕“低空经济背景下商丘市农户对无人机农业服务认知与使用意愿”这一主题,开展了一场扎实的实践调查。由8名学生组成的实践队,足迹遍布商丘示范区张阁镇、夏邑县李集镇与桑固乡、虞城县谷熟镇、李老家乡及稍岗镇,决心探寻无人机技术如何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智慧农业在豫东平原的推广贡献青春力量。
       为了精准把握农户心声,实践队采用了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他们先后走访了商丘技师学院的无人机专业教师,并深度访谈了多位典型农户。通过严谨的前期调研,团队识别并确定了影响农户采纳无人机服务的五大核心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成本效益认知、感知技术风险、感知效果风险。同时,他们也明确了政策支持度,如购机补贴、作业补贴等和技术可及性,如本地飞手、维修服务等 对上述因素的关键调节作用。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实践队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在选定的多个乡镇进行了系统抽样调查。最终,团队成功回收了1000余份有效问卷,为后续深入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系统分析,实践队清晰描绘出商丘农户对无人机农业服务的认知图谱和使用意愿。分析显示,农户普遍认可无人机在提升作业效率、喷洒均匀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是推动采纳意愿的积极力量。然而,高昂的服务费用或购机成本成为最主要的顾虑点。同时,操作技术的简便性以及农户对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喷洒效果不稳定的担忧,构成了重要的采纳门槛。值得注意的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被证明是强有力的“催化剂”,能极大提升农户的使用意愿。此外,本地专业飞手的数量、维修点的便利性等技术可及性因素,则直接关系到无人机服务能否在田间地头真正落地生根,成为影响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现实基础。
       此次“阡陌云翼实践队”的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深入乡村的社会调查,更是一次为商丘低空经济发展和智慧农业推广提供实证依据的有益探索。千份问卷承载的是农户最真实的需求与顾虑,其分析成果犹如一份精准的“诊断书”,清晰指出了无人机技术在商丘农业领域推广应用的机遇与挑战。带队老师刘超表示:“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巨大潜力,也认识到了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必要性。我们将对这些宝贵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形成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推动无人机助农服务惠及更多商丘农户、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我们的思考与力量。”这场盛夏的实践,为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梦想,在商丘广袤的田野上,播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时间:2025-07-08 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开展“实践归来话收获”主题团日
  • 改革回响处,青春再出发——赴小岗村探寻协同发展路径
  • 安工大外院夕阳红志愿队:暑期实践绘就暖心助老画卷
  • 沂蒙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燃烧!
  • 在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期间,"沂蒙之光"宣讲队在山东省青岛市和临沂市开展了沂蒙精神系列宣讲活动,旨在传承沂蒙精神,激发自身的爱
  • 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