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皱的纸张诉心声 赣州儿童直面霸凌之伤

2025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抵达赣州,午后的阳光透过香樟树叶洒在地上,碎成一片光斑。赣州儿童服务站的活动室里,空调风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孩子们围坐在蓝色地垫上,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讲台上的一摞白纸——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带来的“特殊教具”。从气球到纸张的革新“红心研墨”实践团队,是一支专注于提升社区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团队。队长是人文传媒学院的学生,她告诉记者:“我们发现,低龄儿童对‘心理伤害’的理解很模糊,就像告诉他们‘被骂会难过’,不如让他们亲手摸摸‘难过’的样子。”为了找到这个“样子”,团队花了两个月时间模拟实验:从用气球模拟“心灵爆炸”,到用水杯模拟“情绪溢出”,最终在一次心理学课堂上得到启发——纸张的褶皱是“不可逆伤害”的最佳具象化载体。从沉默到发声“红心研墨”实践团队抵达赣州后,并没有立刻开展活动,而是先和服务站的3位辅导员聊了3小时。“有个孩子叫朵朵,去年转来的,总是低着头,后来才知道她在以前的学校被起绰号‘胖丫头’,”辅导员老师说,“我们试过开导她,但她总说‘我就是不好看’。”这些细节被实践成员记在本子上,当晚团队临时调整了教案,在“纸喻心”环节加入了“自我接纳”的引导。7月9日上午9点,活动以一首《好朋友》儿歌开场。志愿者们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当问到“大家觉得什么是欺负人”时,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抢我的零食”“不给我玩玩具”“说我画画丑”。志愿者把这些答案写在白板上,笑着说:“这些可能都是霸凌哦,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怎么对付它们。”接下来的40分钟,志愿者用“案例剧场”的形式讲解霸凌。他们邀请孩子们上台表演:赵阳扮演“欺负者”,对着扮演“受害者”的朵朵说:“你画的画真难看,没人会喜欢。”朵朵起初低着头,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她小声说:“我觉得好看。”台下的孩子鼓掌时,朵朵的嘴角微微上扬了。纸喻心灵:褶皱中的觉醒时刻“案例剧场”结束后,志愿者拿出一张A4纸:“朵朵刚才听到不好听的话,心里是不是有点难受?就像这张纸,本来平平整整,现在我们来试试‘伤害’它。”他分给每个孩子一张纸,“当我说‘有人嘲笑你’,请折一下;说‘有人推你’,请揉一下;说‘大家都不跟你玩’,请把它团成球。”孩子们的反应很有趣:有的用力揉,仿佛在发泄情绪;有的轻轻折,眼神里带着好奇;朵朵折纸时,手指有点抖,折完后偷偷看了一眼志愿者。10分钟后,志愿者说:“现在请大家把纸打开,看看它变成了什么样子。”当孩子们举起皱巴巴的纸时,赵阳指着其中一张问:“这张纸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不能!”孩子们齐声说。“我们的心灵就像这张纸,”志愿者的声音变得温柔,“每次被伤害,就会留下一道印子。但大家看,”他拿起朵朵的纸,上面只有几道浅折痕,“朵朵很爱护她的‘心灵纸’,就像她其实很优秀一样。”朵朵的脸一下子红了,低下头笑了。这个小插曲让活动多了几分温暖。在接下来的“修复实验”中,志愿者给每个孩子一张贴纸:“如果我们道歉、安慰,就像给褶皱的纸贴贴纸,虽然印子还在,但它会变得好看一点。”孩子们认真地给纸上贴满星星、爱心,朵朵给她的纸贴了个小太阳,说:“这样它就不难过了。”长效守护:从手册到勇敢墙的延伸下午2点,情景模拟开始。志愿者设置了“被孤立”“网络谣言”等6个场景,其中“被起绰号”是专门为朵朵设计的。当志愿者再次说“你是胖丫头”时,朵朵看着自己的“心灵纸”,突然大声说:“我不喜欢这个名字,请你别说了!”台下的掌声比上午更响亮,陈老师悄悄对志愿者说:“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反驳别人。”除了“被欺负者”的角色,孩子们还扮演了“旁观者”。在“有人抢文具”的场景中,扮演“旁观者”的小男孩跑过去说:“你不能抢东西,我要告诉老师!”志愿者立刻表扬他:“旁观者的勇气很重要,就像给被欺负的同学撑了一把伞。”活动的最后,志愿者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本“防霸凌手册”,封面上印着孩子们的“心灵纸”照片。手册里有三步应对法:“大声说不”“找大人帮忙”“记住自己很棒”。朵朵在手册的第一页画了个笑脸,旁边写着“我很好”。傍晚6点,团队准备离开时,朵朵跑过来,把她的“心灵纸”递给志愿者:“老师,这个送给你,我不怕了。”志愿者接过纸,上面的贴纸闪闪发光。服务站的站长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孩子们小,不懂这些,但今天我发现,他们什么都懂,只是需要有人教他们怎么表达。”团队成员在日记里写道:“那张皱巴巴的纸,其实是孩子们的成长证书。”据悉,“红心研墨”实践团队后续会通过线上方式跟进孩子们的情况,每月给服务站发送“防霸凌小任务”。而赣州这家儿童服务站,已经把每周三定为“反霸凌日”,用孩子们的“心灵纸”布置了一面“勇敢墙”。夕阳下,“勇敢墙”上的纸张在风中轻轻摆动,像一群在说“我能行”的小勇士。这场用一张纸开启的教育,或许不能立刻改变所有,但至少在朵朵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我值得被尊重”的种子。图为实践队在支教。社区人员拍摄通讯员朱梓瑜,何淑蓉
作者:朱梓瑜,何淑蓉 来源:大学生家园
时间:2025-07-16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多元学习绽放童趣,手工巧思点亮夏日
  • 多元课堂里,指尖与童心共绘夏日童话
  • 多元学习让孩子掌握手工技巧
  • 多元学习让孩子掌握手工技巧
  • 2025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于赣州市石城县东城社区开展主题活动,围绕儿童学业辅导,兴趣培养与传统文化传承
  • 07-16
  • 一张纸让儿童读懂校园霸凌的伤害
  • 一张纸让儿童读懂校园霸凌的伤害
  • 7月9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江西省赣州市儿童服务站开展了一场以“预防校园霸凌”为主题的志愿教
  • 07-16
  • 揉皱的纸张诉心声 赣州儿童直面霸凌之伤
  • 一次让志愿者和孩子们都收获颇丰的活动
  • 青衿踏沃野数据赋新耕——一名大学生在同大镇的乡村振
  •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赴同大镇“智汇农业,数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