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寻文曦光队在鼓队,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参观鼓队,探寻山西锣鼓的魅力。
“世界锣鼓在东方、东方锣鼓在中国、中国锣鼓在山西”。山西锣鼓已成为山西民间文化的品牌,响誉海内外,被誉为:“ 中国第一鼓”。本次实践队员去山西文化探索山西锣鼓文化的神奇,感受山西文化的魅力。山西锣鼓是一种汉族鼓乐。古老的黄河文化,铸就了动人心魄的汉族民间艺术,它以粗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特色,表现了黄河儿女纯朴、率直、激昂、豪迈的情怀,因而被誉为“中国第一鼓”。绛州鼓乐据史籍记载可追溯至初唐。619年(唐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率兵从龙门渡黄河,屯兵柏壁秦王堡,讨伐刘武周。据说当时的人们为庆祝秦王在各个战役中取得的胜利,创作了一部表现李世民部队的车轮声、马蹄声、人喊马叫声,并具有气壮山河气势的乐曲《秦王破阵乐》。1988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龙年音乐周”中,新绛县农民业余鼓乐队上京演出,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一致称赞。绛州鼓乐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绛州是山西锣鼓音乐的一方宝地。花庆鼓、汾南车鼓、穿相锣鼓,皆在此诞生;《秦王点兵》、《老鼠娶亲》、《厦坡-上滚核桃》等都在这里升华。2012龙年春晚,绛州鼓乐团有幸参演,以《鼓韵龙腾》擂响龙年,气势磅礴恢宏。

图为锣鼓喧天的情景。通讯员:祁佩琳 供图。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首先深入了解了锣鼓的种类。山西锣鼓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总体风格以节奏强烈明快、场面壮阔见长。种类主要有《威风锣鼓》、《花敲敲》、《瞪眼家伙》、《牙鼓》、《花鼓》、《转身鼓》、《扇鼓》、《黄河锣鼓》、《五虎爬山》、《太原锣鼓》等,尤其是《威风锣鼓》、《黄河锣鼓》、《太原锣鼓》、《花敲敲》更为突出,各具特色。

图为锣鼓喧天的情景。通讯员:祁佩琳 供图。
威风锣鼓作为汉族锣鼓艺术的一个品类,在山西临汾市不仅有长远的历史渊源,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威风锣鼓最早的名称为"锣鼓",俗称"家伙",发源地是汾霍洪三县交界的下团柏村,主要分布在临汾市区及霍州、洪洞、汾西、隰县、浮山等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威风锣鼓汲取不同时代的艺术精华,使自身渐趋完美。威风锣鼓的表演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挎鼓表演,平阳大多地方都由鼓手挎一面圆形大鼓敲打表演;另一种表演形式是架子鼓,这种形式主要盛行于浮山县,表演时队形变化较少,行进中边走边打。看威风锣鼓,在未见其形时,早闻其声厂,而且如雷贯耳,非同凡响。其实它所使用的乐器很单纯,只有鼓、锣、铙、钹四件。传统配置比例是鼓2锣8铙4钹2。现今人数扩大,多到四、五百人,加大了鼓和锣的比例,使音响更加突出。演奏方法是鼓指挥,锣主奏,铙和钹分成两个声部,交替对奏。乐句处理多以"句句双"出现。上百面鼓,几百面锣,成百付铙钹,共鸣齐奏,音响如天地轰鸣,使人感受到当年唐太宗领兵征战的威风。由于节奏变化多样,有2/4 3/4 4/4, 还有 3/8 5/8出现,因而呈现多种色彩,让人感觉到趣味无穷,宏亮而不单调,刚劲而含有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