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益添活力 趣味数学启童心

电头:泰州7月24日电(通讯员 吕蕊月)

导语: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社区志愿服务为生活注入温暖活力。7月24日,东安社区顺利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幼儿趣味数学公益教学活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故事分享、游戏互动、手工创作等丰富形式,为社区幼儿打开了通往数学世界的趣味大门。这场公益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知识,更让志愿者在奉献中收获成长,生动诠释了"志愿服务暖人心,知识传递促成长"的深刻内涵。

正文:
2025年7月24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故事讲解启迪兴趣、游戏互动巩固认知、手工创作深化理解等多元形式,社区公益活动为幼儿们打开了认知数学世界的窗口。在这场充满爱与创意的课堂上,孩子们在玩乐中收获了知识与快乐,志愿者们也在付出中收获了心灵的成长与满足,真切印证了“善意播撒有温度,奉献过程有成长”的志愿服务内涵。

直面教学难题 创新模式破困局
数学虽为基础学科,但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常常让幼儿产生距离感。传统课堂中,机械的数字认读和计算练习让不少孩子对数学失去兴趣。为改变这一现状,志愿者团队深入调研幼儿认知规律,决心跳出传统教学框架,打造以"趣味体验"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我们要让孩子们发现,数学藏在游戏里、故事里,甚至是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团队负责人在筹备会上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设计活动的出发点。"

精雕细琢备课程 匠心设计暖童心
为让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志愿者团队展开了为期数周的精心筹备。考虑到幼儿具象思维特点,他们将数字、图形等概念转化为色彩鲜明的卡通教具和图文手册;为激发参与热情,准备了印有数学元素的文具、益智玩具等奖励品;结合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将活动拆解为多个15分钟左右的趣味模块。经过反复演练调整,最终形成了一套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方案。

故事引路入情境 角色体验学知识
活动当天的社区活动中心成了欢乐的海洋。志愿者们以孩子们熟悉的《三只小猪盖房子》故事开场,通过"小猪盖房子用了几块砖""每只小猪找到几个苹果"等问题自然引入数字概念。随后的角色扮演环节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有的孩子化身"数字小管家"清点道具,有的扮演"图形建筑师"搭建房屋,在沉浸式体验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数字计数和数量比较的方法,课堂上不时响起稚嫩的抢答声和欢笑声。


巧手实践探奥秘 创意制作悟原理
手工创作环节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志愿者们分发彩纸、黏土等材料,指导孩子们制作圆形的太阳、长方形的书本、三角形的屋顶等作品。"你看我的五角星是五个三角形组成的!"一名小朋友举着作品向志愿者展示。在积木搭建区,孩子们通过堆叠不同形状的积木,直观理解了"高矮""大小""对称"等数学概念,志愿者们则在一旁适时引导,帮助孩子们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知识认知。

益智游戏乐闯关 快乐学习不停歇
多样化的数学小游戏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在"数字寻宝"游戏中,孩子们根据线索寻找藏有数字卡片的"宝藏";"图形配对"游戏里,大家动手将不同形状的卡片归类摆放;"火柴变变变"游戏中,简单的火柴棒在孩子们手中变成数字和图形,引发阵阵惊叹。每个游戏关卡通关后,志愿者都会送上鼓励和小奖品,原本有些羞涩的孩子也在同伴的带动下逐渐融入,整个活动现场充满活力。

志愿同行获成长 总结优化再提升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团队召开了复盘会,分享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和积极的回应,让我真切感受到教育的意义。"一位志愿者说。大家一致认为,幼儿数学教学需要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用孩子的视角设计活动。团队计划未来增加亲子互动环节,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数学游戏,同时细化不同年龄段的教学内容,让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延续性。

爱心播撒希望种 公益教学续新篇
此次东安社区趣味数学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接触数学知识,更用温暖的陪伴传递了志愿服务的力量。志愿者们用专业和爱心搭建起社区公益教育的桥梁,让数学学习不再枯燥,让志愿服务贴近生活。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和优化,这份充满温度的公益教学将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让更多孩子在趣味体验中爱上数学,让志愿服务精神在社区持续传递。

作者署名:通讯员 吕蕊月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时间:2025-09-02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