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侬软语传古韵,亲子互动暖人心

  七月的张家港,暑气渐盛,但云盘社区活动中心里却洋溢着比阳光更热烈的氛围。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带着精心筹备的课程,与社区的孩子们和家长们相聚一堂。这场以“方言传承”和“亲子沟通”为主题的活动,像一条纽带,一头连着厚重的本土文化,一头系着温馨的家庭温情。

  方言课堂:让乡音里的故事“活”起来

  “‘月亮亮,照厅堂,张家囡囡穿花衣裳’,大家跟着我用杨舍话念一遍好不好?”志愿者手持色彩鲜艳的童谣卡片,用温柔的语调发出邀请。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怯生生地举起手,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奶声奶气地念出了这句童谣,虽然发音带着稚嫩的青涩,却让在场的人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便是“方言传承课堂”的温暖开端。

  课堂上,志愿者们准备了图文并茂的方言卡片,将“吃饭”“睡觉”“上学”等日常用语的普通话与张家港方言一一对应。“小朋友们看,‘筷子’在我们这儿叫‘箸子’,‘早上’叫‘早起’,这些词是不是很特别?”志愿者一边展示卡片,一边讲解词语背后的故事,“‘箸子’这个词,古书上就有记载,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说法,藏着老辈人的生活智慧呢。”

  除了日常用语,志愿者们还特意加入了红色文化与非遗元素。他们用方言讲述了张家港本地的经典红色故事,当讲到革命先辈用方言传递情报、守护家乡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敬佩的光芒。随后播放的评弹片段,更是让孩子们沉醉在吴侬软语的韵律中。“老师,这个调子好好听,像在唱歌一样!”一个小男孩忍不住感叹。志愿者笑着回应:“这是苏州的评弹,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方言唱出来才更有味道,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呀。”

  家长们也被这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纷纷加入互动。一位妈妈指着卡片上的“昨日子”说:“我小时候奶奶总这么说,后来慢慢就忘了,今天跟着孩子们一起学,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她还主动纠正孩子们的发音,现场俨然成了一场跨越代际的方言交流会。

  亲子课堂:让心与心的距离“近”起来

  “方言传承课堂”的余温未散,“亲子沟通课堂”便带着满满的爱意登场。志愿者们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设计了一系列互动环节,让家长和孩子们在游戏中敞开心扉。

  “心有灵犀”环节中,家长和孩子各自在纸上写下“对方最喜欢的食物”和“最近的一个小愿望”,再交换答案。当一位爸爸看到女儿写下“希望爸爸不总看手机”,而自己写的是“希望女儿期末考双百”时,脸上露出了愧疚的神情。“原来我总觉得给她最好的物质就够了,却没注意到她最想要的是陪伴。”他摸着女儿的头轻声说,“爸爸以后一定多陪你。”女儿笑着扑进了他的怀里。志愿者在一旁轻声引导:“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为孩子好’,未必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多听听他们的想法,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

  “情绪小剧场”更是让现场充满了感动。孩子们随机抽取“开心”“生气”“难过”等情绪卡片,用表情和动作表演出来,家长则要猜出情绪并询问原因。一个抽到“难过”的小女孩低着头,小声说:“昨天我画的画被弟弟撕了,妈妈说‘再画一张就好了’,但我还是很伤心。”妈妈立刻蹲下来抱住她:“对不起呀宝贝,妈妈没有认真听你说,下次你难过的时候,妈妈一定好好抱着你听你说。”简单的对话里,是亲子间最真挚的情感流动。

  最温馨的莫过于“家庭约定树”环节。每个家庭拿到一片纸质树叶,家长和孩子一起写下“每周日一起包饺子”“妈妈陪我搭积木时不看手机”等小约定,再把树叶贴在志愿者准备的“大树”上。看着渐渐被树叶“填满”的“约定树”,孩子们兴奋地互相展示自己的约定,家长们也纷纷表示会认真遵守。“以前总说工作忙没时间,其实挤挤时间总能做到。”一位爸爸和儿子约定每天晚上一起读15分钟书,“这不仅是给孩子的承诺,也是给自己的提醒,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课程结束时,志愿者们还为家长们发放了亲子沟通手册,里面详细记录了活动中的互动方法和实用建议。一位妈妈认真地翻看手册:“以前总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觉得她不听话,今天才明白,是我没找对方法,这个手册太实用了。”

  实践感悟:让青春的担当“实”起来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分享感受。“以前在学校里学的都是理论知识,这次走进社区,才真正体会到教育的意义。”一位志愿者说,“当看到孩子们因为学会一句方言而开心,看到家长和孩子因为一个约定而相拥,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云盘社区负责人也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又传承了本土文化,还促进了亲子关系,真是一举多得。希望‘红心研墨’实践队以后能常来,给我们社区带来更多精彩。”

  此次活动,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暑期实践的生动缩影。志愿者们在社区教育的“第一现场”,看到了基层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也深刻理解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爱心的传递、责任的践行”。他们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用所学所长服务社会,让青春在奉献基层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而那些在方言课堂上学会的童谣,在亲子互动中写下的约定,也将像种子一样,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让本土文化的根脉代代相传,让家庭温情的暖流久久流淌。

作者:李旭、朱琴 来源:红心研墨
时间:2025-08-01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童行港城绘初心 实践育德暖夏光
  • 童行港城绘初心 实践育德暖夏光
  • 七月的张家港,绿意铺展,蝉鸣渐起,夏日的生机在街巷间流淌。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联合张家
  • 08-01
  • 从纠错到守护:暑托班辅导中的教育觉醒
  • 青春携手童心,共绘环保画卷
  • 青春携手童心,共绘环保画卷
  • 为缓解假期孩子“看护难”问题,同时加强环保教育,7月14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在张家港市城市管理局开展了为
  • 08-01
  • 软糯乡音沁童耳 温言软语跨代沟
  • 软糯乡音沁童耳 温言软语跨代沟
  • 盛夏时节,青春与童真相遇。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走进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以方言为纽带
  • 08-01
  • 暑托班非遗志愿行:让古老文化在童真中传承
  • 吴侬软语传古韵,亲子互动暖人心
  • 吴侬软语传古韵,亲子互动暖人心
  • 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实践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走进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展了一场集方言传承与
  • 08-01
  • “艺路向汕”突击队初遇南澳,趣味破冰点亮童心向“汕
  • 以文创为翼,传吕梁文旅之美
  • 以文创为翼,传吕梁文旅之美
  • 为深入挖掘吕梁文化精神内涵,赓续红色血脉,译韵黄河·文旅知行实践队系统开展文创设计工作,构建吕梁文化可视化叙事体系,为黄河文旅
  •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