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畔的香酥传奇:乾隆贡酥的传承与创新

京杭大运河蜿蜒流淌,孕育了无数沿岸文化瑰宝,乾隆贡酥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古运新声”实践团队走进宿迁,采访了乾隆贡酥第九代传承人叶书华与第十代传承人刘大勇,听他们讲述这门非遗技艺与大运河交织的传承故事。
在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古老的大运河静静流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河畔,有一家古色古香的店铺,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里便是乾隆贡酥的传承之地。作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乾隆贡酥的制作技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乾隆贡酥,又称叶家烧饼,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相传,1757年乾隆皇帝二下江南,途经皂河古镇,叶家烧饼作为当地有名的美食被贡上,独特的风味让乾隆食欲大振,当即召见叶家烧饼传人,封其为御厨,并令其随驾京城,自此,叶家烧饼便被称为“乾隆贡酥”,名扬四海。
从女传人的坚守到新一代的创新
叶书华是第九代传承人,也是传承至今唯一的一位女传人,与乾隆贡酥的缘分始于童年。她的哥哥选择成为一名工程师,放弃了家族手艺,12岁的叶书华便挺身而出,跟随父亲学习制作乾隆贡酥。“我从小就爱好这个,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就和父亲一起做,晚上干活,然后到街上去卖。”叶书华回忆道,“那时候觉得能卖钱就很开心,也想帮父亲分担。”
在叶书华的努力下,乾隆贡酥的口味得到了丰富。她在父亲制作的甜烧饼、咸烧饼两种口味基础上,增加了豆沙馅、枣泥馅、肉松馅等。而第十代传承人刘大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是大胆创新。他到南京夫子庙厨师培训中心系统学习中式面点制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掌握了制作工艺的原理,还开发出了更多适合现代人口味的新品种,如椒盐馅、蜜糖馅、赤豆馅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乾隆贡酥的制作工艺
乾隆贡酥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从选料、发酵、制酥到烘烤,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传承人的心血。刘大勇介绍,他们坚持使用老面自然发酵,尤其是冬天,需要经过两次发酵,发酵后还要用碱中和。“制作酥饼的芝麻全部是脱皮芝麻仁,芝麻皮苦涩,脱皮后烧饼吃起来更香。过去手工脱皮,要先用水浸泡芝麻,再用石臼踹,力度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大了芝麻会碎,小了皮又不容易脱落。现在虽然有机器可以脱皮,但我们还是会严格把关,保证品质。”刘大勇说道。

开酥工艺是乾隆贡酥制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其独特之处。刘大勇说:“中式酥点中的开酥工艺分为大包酥和小包酥。我们家采用的是独特的小包酥工艺,不借助任何工具,徒手纯手工操作,双手同步进行。一块油面和发酵好的水面放在一起,通过手按、推、卷等动作,就能完成开酥,而且出来的饼层次清晰。”这种独特的开酥工艺被誉为中式酥点的“活化石”,展现了传承人的精湛技艺。
非遗美食的文化根脉与未来展望
除了口味和工艺的创新,刘大勇还十分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他陆续注册了多个商标,对乾隆贡酥进行全方位保护;设计了专用的食品包装和礼盒,提升了产品的档次;积极参加各类美食活动、文化展览,与当地的体育赛事、旅游景区等开展合作,如在京东马拉松、苏超赛事现场制作并免费赠送贡酥,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一美食。刘大勇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乾隆贡酥成为宿迁的一张美食名片,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乾隆贡酥与大运河文化紧密相连。店铺所在的皂河镇是运河沿线的古镇,过去,船工、河工等常常将乾隆贡酥作为干粮,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刘大勇表示,未来他将进一步挖掘乾隆贡酥与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开发与运河主题相关的产品和文创周边,让这份香酥在运河文化的滋养下,传承得更远。
在宿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乾隆贡酥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市场监督管理局帮助店铺进行小作坊升级改造,使其成为江苏省名特优小作坊;商务局在老字号申报、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文旅局则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为乾隆贡酥提供展示平台。叶书华和刘大勇表示,他们将继续坚守初心,传承和发扬乾隆贡酥的制作技艺,让这份历经岁月沉淀的美味,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纪汶彤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古运新声”大运河口述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时间:2025-07-16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巢湖学院支教团在梅渚镇开展教育关爱实践活动
  • 非遗文化的青春传承:巢湖学院实践团梅渚镇非遗保护与
  • 探农科就业路径 拓留青发展新篇——青岛农业大学青衿植
  • 运河畔的香酥传奇:乾隆贡酥的传承与创新
  • 政企智联 数聚瓷力——广东工业大学“振兴燎原”突击队
  • 巢湖学院教育关爱团赴梅渚镇支教:传承与告别的温暖时
  • 以青春之名,赴一场乡土与童心——巢湖学院教育帮扶纪
  • 青春赋能职教 星火点亮乡野
  • 青春赋能职教 星火点亮乡野
  • 近日,巢湖学院"赴梅渚镇儿童教育帮扶团"深入郎溪县开展职业教育主题支教活动,通过创新形式为乡村青少年拓宽职业认知视野。针对乡村普
  • 07-16
  • 巢院赋能三下乡,筑梦郎梅振兴路 ——巢湖学院赴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