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初识花岙,山海相逢
7月11日,宁波大学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乘坐轮渡前往被誉为“东海秘境”的花岙岛。这里不仅拥有壮丽的地质奇观,更承载着厚重的海防历史。首日行程中,团队先后探访张苍水纪念馆、明代兵营遗址,感受抗清名将的赤胆忠心;漫步石林景区与古樟沙滩,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场跨越时空的人文与自然对话,就此展开。
张苍水纪念馆:锈迹里的家国往事 小分队的第一站——张苍水纪念馆,完整记录了张苍水在象山南田19年的抗清事迹。“海角方丈间,孤忠照千秋。”泛黄的《奇零草》手稿复制品、锈迹斑斑的佩剑,将队员们带回明末清初的烽火岁月。墙上的《浙东抗清形势图》墨迹依然清晰,石浦、三门湾、舟山……看见这些熟悉的地名,仿佛能听见战鼓与号角在耳边回响。陈列展品中,最让人动容的,是一封家书的复刻件:“吾辈死国,义不容辞。”短短八字,写尽了一个人的决绝,也写尽了一个时代的悲壮。苍水先生以爱国主义力核心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恤民爱民的高尚情怀,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他的精神永远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正气,是可以炳照中华民族奋然前行的精神力量。
兵营遗址:残垣断壁间的海防密码
接着,小分队来到距离纪念馆不远的兵营遗址,这座建于康熙年间的海防工事现存夯土城墙遗迹50余米,最高处达3.2米。在遗址东南角,一块长1.8米的青石条上,"汛防"、"瞭望"等阴刻字样仍依稀可辨。墙体的夯土早已风化剥落,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坚固。墙角处,一块半埋在地下的条石上,刻着模糊的文字,隐约可辨“汛防”“瞭望”等字眼。站在这里眺望,远处广阔的海面尽收眼底。遗址依山势而建,具有典型的梯田式防御体系特征。现场可见清晰的防御工事布局,印证了史料记载中花岙岛作为"浙东海防要塞"的重要战略地位。
自然奇观:石林与古樟沙滩的生态画卷如果说上午的行程是历史的回响,那么下午的探索则是一场自然的奇遇。花岙岛东南岸的石林,堪称地质奇迹——在这里数万根灰黑色的六棱石柱整齐排列。海浪拍打在石柱上,溅起雪白的浪花,又退去,周而复始。石壁上的蜂窝状孔洞,像是被岁月啃噬的痕迹,阳光穿过,在岩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当地人称之为“龙鳞岩”,传说这是龙王在此歇息时留下的鳞片。同样是临近海洋,古樟沙滩与石林黑沙滩有着完全不同的景象,沙滩上,退潮留下的水洼里,小螃蟹惊慌地横着身子逃窜,贝壳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零星几个赶海的人提着竹篮,熟练地在礁石间翻找海螺和蛏子。
结语:山海有信,明日再续夕阳西沉,为花岙岛镀上一层金色的余晖。这一天的行走,让我们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也感受到了自然的灵动。触摸历史方知和平珍贵,走过山海更懂生态脆弱,接下来的时间,小分队将继续探寻海岛的人文特色、自然景观,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