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青春在实践中闪光
2025年的暑假,于我而言,因“三下乡”而格外不同。作为巢湖学院赴巢湖乡镇“献血赋能·健康调研”宣传团的一员,我参与了为期七天、以普及无偿献血知识为核心的暑期社会实践,这段经历如同一束强光,穿透日常,照见成长,让青春在乡野与实践的土壤里扎根、闪光。
活动筹备时,安全会议上老师反复强调的交通安全、人身防护,像细密的针脚,将“责任”二字缝进我们心里。这不再是书本上轻飘飘的概念,而是切实关乎团队每一个人、每一步实践的“安全锁”。我们明白,要想传递无偿献血的温暖,先得筑牢自身安全的防线,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是实践的起点,也是成长的叩门砖 。
走进巢湖市献血站,调研学习的过程,像是在拼装一幅关于无偿献血的知识拼图。工作人员耐心讲解工作流程,从血液采集的严格规范,到储存、运输的精细要求,再到临床应用的意义,每一块“拼图”都在填补我认知的空白。原来,一袋血从爱心人士手臂流出,要经过这么多环节的守护,才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希望。这让我对无偿献血有了更深的敬畏,也懂得了科普工作的意义——我们要把这些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听得懂、能接受的语言,让更多人理解、参与无偿献血。
当我们走进卧牛山街道北大街社区、半汤诊所,用发放问卷、现场讲解、入户宣传等方式传递无偿献血知识时,挑战与感动并行。遇到疑惑的居民,我们耐心答疑,从献血对身体的影响,到用血报销政策,一点点拆解误解;看到有人因我们的讲解,露出愿意尝试献血的神情,那种喜悦难以言表。这让我明白,“热血映初心”,我们的初心,就是用真诚的沟通,打破信息壁垒,让无偿献血的理念,真正走进大家心里。每一次被需要、每一次能帮上忙,都让“青春赴乡野”的意义愈发清晰——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的温暖传递。
七天很短,短到刚熟悉社区的巷道、刚记住居民的笑脸,就要告别;七天很长,长到足够让我在实践里褪去青涩,懂得责任与担当,明白科普的力量,也看见基层的温度。“三下乡”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堂沉浸式的成长课,教我把书本知识落地,让青春与现实接轨。
回到校园,这段经历会成为我往后的底气。它让我知道,青春不该只困在象牙塔,要走到阳光下、泥土里,去触摸真实的生活,去用行动点燃微光。未来,无论在哪个角落,只要想起这次“三下乡”,想起那些为科普无偿献血奔走的日子,我就会更勇敢、更坚定——因为青春的价值,本就该在一次次真诚的实践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