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文体广场科普展览筑牢高原健康防线

近日,西南医科大学“医路红军魂·共筑防虫线”——牦牛背上的健康岗哨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赴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开展以寄生虫病防治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在芦花镇文体广场举办的寄生虫病科普展览,以专业严谨的内容与多元传播形式,成为本次活动面向群众普及防治知识的关键环节,有效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疾病防控意识。

图一 图为团队成员在芦花镇文体广场开展寄生虫科普展览。罗英 供图
科学布局展览内容,兼顾专业性与实用性
          本次文体广场科普展览紧扣黑水县寄生虫病防治实际需求,聚焦包虫病等地方高发寄生虫病的传播路径、临床表现及防控要点。团队通过前期药店调研掌握的藏区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群众易懂的内容:以图文展板系统呈现包虫生活史,明确犬类在传播链中的关键作用;用对比图表说明藏药与阿苯达唑等西药配伍使用的科学依据,强调规范用药的重要性;结合当地饮食习俗,重点标注生熟食品处理、肉类彻底煮熟等日常预防措施。展览特别设置互动咨询区,团队成员依据专业学识,现场解答群众关于寄生虫病诊断、治疗及药品使用的疑问,针对部分居民存在的“知晓疾病但不知如何预防”的问题,逐一进行细致讲解,填补了日常防治认知的空白。
图二 图为团队成员在芦花镇文体广场分发科普传单。罗英 供图

创新传播形式,强化科普实效
为确保科普内容入脑入心,团队在展览形式上兼顾科学性与传播性。除传统展板外,特别制作了藏汉双语宣传资料,涵盖核心防治知识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系方式,方便不同语言背景的群众获取信息。同时,通过粘土模型、手绘示意图等直观形式,将寄生虫的形态特征与感染过程可视化,帮助老年群体与儿童理解抽象的医学概念。活动中,团队向参与群众发放包含口罩、卫生手册等物品的“健康防护包”,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当地居民对寄生虫病的认知程度数据。据统计,本次展览累计接待群众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余份,为后续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

践行社会责任,助力藏区健康发展
此次文体广场科普展览是西南医科大学“高校+地方”实践模式的具体实践,旨在通过专业力量弥补藏区基层医疗科普资源的不足。黑水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类科普活动精准对接了当地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基层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期待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推进藏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基于本次展览收集的反馈,进一步优化寄生虫病防治科普内容与形式,结合线上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持续为黑水县及周边藏区群众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为筑牢高原健康防线、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医学力量。
(通讯员 张迅)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医路红军魂·共筑防虫线”——牦牛背上的健康岗哨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
时间:2025-08-27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西南医科大学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文体广场科普展览筑牢
  • 以语为桥连乡野,同心共筑振兴梦——陕西理工大学聚力
  • 红色基因传承小分队前往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开展实践活
  • 红色基因传承小分队赴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