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赓续革命精神血脉,2025年8月6日,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红色薪火”实践团奔赴河北省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开展“寻根红色沃土 传承薪火青春”暑期“三下乡”主题实践活动。
冀东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陵园路2号,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冀东英烈而精心修建的精神堡垒,自1952年10月1日落成对外开放以来,始终承载着传承红色记忆的重要使命。
踏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耸立的冀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走进革命烈士纪念馆,300余件文物、1000余幅珍贵图片,串联起冀东大地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红色记忆。这些文物与图片让我们直面侵略者的残暴,在一件件展品前,化作直击心灵的震撼。
在陵园雕像前,实践团偶遇一位初中生。队员们主动为他讲述了冀东抗日暴动中军民抗争的故事,特别是那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小战士,为掩护乡亲转移毅然引开敌人的事迹。这场偶然的相遇,让红色故事在悄然间传递,也让我们感受到传承的力量。
随后,实践团拜访了82岁的老党员张爷爷。老人缓缓讲述起家族往事:他的爷爷曾是一名抗日军人,在战争中不幸牺牲,用生命践行了保家卫国的信念。张爷爷回忆着祖辈的抗争故事,也谈及自己对当代共产党精神与抗日精神的理解。这场跨越代际的交流,让实践团成员真切触摸到红色精神的传承脉络,更深刻明白如今的安稳生活,正是无数这样的家庭用牺牲与奉献换来的珍贵馈赠。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对每一位成员而言都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寻根之旅。在冀东烈士陵园这片红色沃土上,大家找到了民族精神的根脉,读懂了先辈们的热血担当与牺牲奉献。冀东烈士陵园用无声的力量告诉我们:红色精神从未远去,它正以独特的方式在代际间传承、在青春中延续。愿我们以此次实践为崭新起点,让红色精神如冀东大地的松柏般,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枝繁叶茂、生生不息;让青春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下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