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下午,上海市闵行区闵房泊寓小布家园的活动室内暖意融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课题团队成员为7名异地来沪就医的困境儿童带来了一堂主题为“音符流淌的缤纷花园”的特别课程。
精心筹备:解患儿所需,筑温暖港湾
活动筹备期间,团队成员和小布家园的工作人员们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精心挑选了合适的环境和游戏,并对志愿者们进行培训。团队策划的成员于若溪说:“希望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环节,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听觉互动形式,既避免了患儿行动不便的限制,又能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
活动前,团队成员围绕“多方协同需求匹配数字工具”三个维度采访了小布家园的负责人,重点了解其在患儿家庭支持生态中的核心职能和特殊家庭服务调整机制。采访获悉:为回应异地来沪就医的儿童家庭面临的住宿难、生活不便、经济及心理压力等问题,2020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整合社会资源,与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合作设立了“小布家园-异地来沪就医儿童家庭公益住宿项目”,提供短期免费住宿,除此之外,复旦儿科社工部与基金会还定期为在住患儿家庭提供人文关怀服务,减轻其心理压力。

音符跃动:闭眼聆听,绘心中花园
小朋友在家长和医护人员的陪伴下,早早地坐在了可爱的小椅子上,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期待。团队成员陈心睿带着亲切的笑容自我介绍,引导小朋友们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气氛逐渐温馨了起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当‘声音魔法师’哦。”团队成员温柔的声音响起,“在这个花园里,有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创造。”
课程通过播放音频,以游戏为引导,团队成员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让小朋友试着说出听到的内容,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画面。团队成员徐煦和于若溪细心地观察着每一个小朋友的状态及时提供帮助,轻声细语地沟通。7岁的患儿小浩是个喜欢盘腿坐在椅子上的小男孩,他因治疗头发剪得短短的,但眼睛却像星星一样明亮。他迅速喊出“海浪的声音”,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小浩的脸上露出了腼腆又自豪的笑容。
在团队成员的关爱与帮助下,原本沉默的小朋友们逐渐活跃起来。团队成员由此引导:“世界本没有固定模样,需要用耳朵倾听、用心灵感受、用双手创造连接。珍视每一种声音的独特,也要更勇敢地用自己的方式,为世界添上属于自己的色彩。”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神中多了一丝思考。”

成长礼物:信封藏心声,惜别寄深情
课程尾声,团队成员让孩子们把刚才制作的“音符花园”装进信封,作为送给自己的成长礼物。一位原本寡言的小男孩在信封上写下“当你觉得不开心的时候,打开看看吧。”令团队成员们动容。当夕阳的余晖洒进活动室,孩子们捧着装饰精美的信封礼物与志愿者依依惜别。糖糖小朋友塞给志愿者徐煦一包零食,稚嫩的声音“老师还会来吗”道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
真情回响:家长动容,家园寄厚望
活动结束后,一位家长表示:“孩子生病以来,很少看到她这么开心地笑了。这样的活动真的太好了,不仅让她放松了心情,还能学到一些道理,太感谢你们了。”
看着孩子们离去的背影,小布家园的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们参观了小布家园的住处和家庭厨房。参观过程中负责人再次感慨:“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非常感谢你们的到来。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丝色彩,让他们在与疾病抗争的道路上,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力量。”

阳光依旧明媚,小布家园里仿佛还回荡着孩子们的笑声和那些悦耳的音符,为这个特别的下午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通讯员徐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