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AI的种子,种在了枫香溪的夏天里
前言 :当AI遇见大山里的童真
这两周,我们尝试着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我们希望通过多节精心设计的AI课程,为孩子们推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一个由代码、数据和算法构建的奇妙新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们能理解,科技并非遥不可及的冰冷存在,而是可以握在手中,用以解决身边问题、守护脚下土地、助力自己成长的温暖力量。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想象力、创造力与未来责任感的启蒙。
第一课:AI,你好!我的成长新伙伴
“同学们,你们觉得AI离我们远吗?”当这个问题抛向孩子们时,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好奇与迟疑。我们的第一堂课,便是在这份好奇中开始的“寻宝之旅”。我们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AI的“踪迹”——从妈妈手机里的语音助手,到动画片里能与人对话的机器人,再到我们每天使用的拍照识物功能。原来,AI早已如空气般,悄然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当孩子们意识到AI的无处不在后,课堂的重心便转向了如何与这位“新伙伴”相处。我们教给他们一项重要的技能:提问的艺术。如何清晰、准确地向AI描述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如何通过追问,让AI给出更具启发性的解答?孩子们在一次次尝试中,学会了将AI作为辅助学习的强大工具,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这堂课的核心,是希望孩子们明白,AI不是代替他们思考的捷径,而是激发他们深度思考、赋能他们自主成长的“超级伙伴”。
第二课:AI之眼: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
如果说第一堂课是认识伙伴,那么第二堂课,就是与伙伴并肩作战。这堂课的主题是“AI图像识别与污染物监测”,听起来有些深奥,但我们用了一场有趣的角色扮演来开启它。我们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一台“小电脑”,只能通过“是”或“不是”的判断来认识世界——“它有轮子吗?”“它是红色的吗?”“它在水里吗?”。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用最直观的方式,理解了计算机“看见”世界的基本逻辑。
当孩子们初步掌握了AI的“视觉”后,我们将一幅幅家乡的风景照和一些被污染的场景照呈现在他们面前。这一次,他们不再是游戏者,而是肩负使命的“AI监测员”。他们学习如何“训练”AI识别出照片中的垃圾、污染的河流。那一刻,科技与乡土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AI图像识别不再是冰冷的技术术语,而是变成了守护家乡清澈溪流、碧绿山野的“火眼金睛”。我们希望通过这堂课,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未来的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新兴的科技,成为家乡环境最坚实的守护者。
结语
在枫香溪的AI课堂,我们引导孩子与AI对话,用科技守护家园。我们更深信,真正的赋能并非一时的课程,而是点燃本土的“火炬”。通过赋能乡村教师,让他们成为“AI教师”,才能将科技的种子深植乡土,持续照亮孩子们的未来之路。
来源:河海大学田梦支教团
时间:2025-08-19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