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傩文化是传统文化长河中一朵裹挟着远古气息的浪花。那些色彩浓烈的面具下,藏着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灾厄的驱避、对生命的期盼,每一次祭祀都是先民与天地对话的密码。田梦支教团在支教期间开展了傩文化系列探寻实践活动,在黔东大地邂逅傩戏的神秘与温暖。
 
工坊寻艺:解锁傩面具的千年匠心
田梦支教团成员第一站来到了德江县枫香溪镇长征村,拜访了王国华老师。王国华老师是贵州省傩面具雕刻第六代传承人,也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面具制作技艺传承人。他接触傩面具雕刻已有四十多年,其作品生动灵巧,精妙传神。王老师边演示刻刀技法边介绍,他带着作品走过了国内外数十个城市,让傩面具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那些刀刻的纹路里,藏着代代相传的匠心密码。

馆内探秘:与副馆长对话傩堂戏密码
第二站是德江县傩堂戏博物馆,博物馆内体系化展示了傩文化相关内容,从面具、法衣到手诀、傩绝技,支教团成员在馆内充分了解到了这个系统完整、神秘庄重的文化。支教团成员有幸采访到了副馆长唐晓娟女士,她向同学们介绍了目前德江县傩戏的传承情况,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热爱家传口传,傩文化非遗传承状况相当乐观,在老中青三代都有很好的氛围熏陶,没有出现断代的情况。博物馆也在不断努力:文创展台、培训课堂,正让古老傩文化在现代土壤里扎根生长。

古村溯源:踏访稳坪镇铁坑村傩戏根脉
成员们的第三站是德江县稳坪镇铁坑村,这里被誉为“中国傩戏第一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这里的傩戏保留了较多原始古朴的元素,被认为是贵州傩戏的重要代表。铁坑村建有傩文化陈列馆,展示傩戏相关的道具、服饰等,努力通过文旅、纪念品等现代化方式推动傩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这株文化古树抽出了嫩绿新芽。同学们也和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派驻铁坑社区的驻村干部李鹏进行了交流,得知如今的傩舞等表演形式都是傩文化的现代化方式,在水龙节等场合进行表演,更好地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
 
现场观演:沉浸式感受傩戏活态传承
最后一站,也是在贵州支教的最后一天,支教团成员有幸亲眼观看到了一场傩戏表演。墙上的面具、展板上的文字终于有了生命力,穿越为眼前活灵活现的表演。从开坛到闭坛,持续数十个小时的表演,老师们始终认真而虔诚,唱词虽然难懂,成员们却仍然沉浸在整场表演中,感受喜怒哀乐,感受人民对生活的敬畏和热爱。支教团成员非常荣幸与安永柏先生进行了简短交流,安永柏先生是德江傩堂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出生于傩戏世家,来自铁坑村,掌握了开红山、踩红铧等傩戏绝活,并且培养了13个弟子,为德江傩堂戏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能亲眼看到安先生的表演,也是支教团成员的荣幸。
 
从工坊到古村,从博物馆到戏台,田梦支教团的足迹里,印刻着傩文化的千年密码。那些面具上的纹路、戏服上的针脚、老艺人的唱腔,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基因碎片,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在青春与传统的碰撞中,傩文化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走向更远的明天。
 
 
来源:河海大学田梦支教团
时间:2025-08-19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