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深入萍乡博物馆,探寻历史文化传承密码
“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深入萍乡博物馆,探寻历史文化传承密码
2025年1月19日,“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江西省萍乡博物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活动,旨在全方位挖掘萍乡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
萍乡文化底蕴深厚,博物馆肩负传承重任
江西省萍乡市,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一员,身处湘赣交界,素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的美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关键地带,历经岁月沉淀,积累了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始建于1979年的萍乡博物馆,自诞生起便承担着传播知识、弘扬本土文化的重要职责。在国家越发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倡导提升文化自信的当下,这座博物馆的价值和作用愈发凸显,成为展示萍乡文化的核心窗口。
探索博物馆,感受多元文化魅力
地理位置优越,场馆设施完善
萍乡博物馆位于萍乡市滨河东路376号,周边环境宜人,与秋收起义广场、彩虹桥相邻,与金螺峰、虎形山遥相呼应。2010年10月26日全新开馆的博物馆,主体建筑高达28米,占地面积达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9万平方米。馆内精心规划了陈列展览区、民俗风情展示区、历史大讲堂等多个功能区域,为参观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空间。
馆藏文物丰富,呈现历史发展脉络
馆内收藏的文物多达13766件,其中包含26件一级文物、80件二级文物以及1360件三级文物。这些珍贵文物犹如历史的碎片,拼凑出萍乡不同时期的发展轮廓。馆内的基本陈列《昭萍之光——萍乡自然、历史与人文陈列》,通过序厅、山水淑清、昭萍史迹、桑梓俊彦、尾声金凤朝阳等多个板块,全面展示了萍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演变、人文成就、经济发展以及民俗风情。特别是在昭萍史迹部分,详细呈现了从新石器晚期到清代萍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历史,尤其是三国吴宝鼎二年(267)之后,萍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轨迹,西汉见日之光铭铜镜、唐天宝五年龙钮铜钟等珍贵文物,就是这段历史最有力的见证者。
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瑰宝
萍乡博物馆致力于挖掘本土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展示区集中展示了明清以来萍乡独特的民间工艺、生产工具、生活习俗以及风土人情,让参观者能直观感受到萍乡的民间生活百态。馆内还设有《萍乡党建历史展》和萍乡科技馆,分别展示了萍乡地区的党建发展历程与科技进步成果。萍乡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傩、春锣、花锣鼓、铜管乐等在馆内都有充分展示。其中,萍乡春锣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方式,让这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得以传承。此外,博物馆还积极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传播萍乡传统文化,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实践成果丰硕,未来充满希望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收获颇丰。大家深入了解了萍乡地区的历史发展和传统文化,亲身感受到了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文化自信得到极大增强。同时,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博物馆在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交流合作中的关键作用,明确了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的重要意义。展望未来,“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社会实践团队表示,将持续关注并支持萍乡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积极传播萍乡文化。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团队成员将努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宝。
作者:吴楚钰、辛秀 来源:“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
时间:2025-02-03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