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解锁南通博物苑的文化传承密匙

“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解锁南通博物苑的文化传承密匙
 
在文化多元交融的背景下,守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2025年1月19日,“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南通博物苑,开展了一场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调研,全力挖掘南通地方文化的精华,力求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开拓全新路径。
 
追溯历史,探寻文化源头
 
1905年,张謇先生创建了南通博物苑,作为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它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镌刻着南通从古至今的发展轨迹,承载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致力于研究南通传统文化的团队而言,这里无疑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为此次调研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与契机。
 
聚焦物质文化,触摸历史脉络
 
踏入南通博物苑展厅,团队成员将目光聚焦在与南通纺织业相关的展品上。南通素有“纺织之乡”的美称,展厅中陈列的从古代简单的手工纺织器具,到近现代先进的纺织机械设备,串联起南通纺织业的灿烂发展历程。其中,大量蓝印花布展品格外引人注目,其独特的云纹、石榴纹等图案,分别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多子多福,饱含着南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蓝印花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民间艺术的璀璨明珠,其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通过展厅中的模型、图片以及建筑构件,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到南通传统民居采用四合院式的围合布局,巧妙运用木质结构,充分展现出南通人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
 
深耕非遗文化,领略艺术魅力
 
南通博物苑还是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殿堂。团队调研了通剧表演,作为南通本土的传统戏曲剧种,通剧唱腔优美而质朴,表演风格粗犷却不失细腻,内容多源自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在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中,南通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得以生动呈现。在博物苑的活动区域,团队成员现场观摩了南通剪纸艺人的创作过程。只见艺人手持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其手中上下翻飞,转瞬之间,一幅幅线条流畅、构图精巧,题材涵盖人物、动物、花卉等的精美作品便跃然眼前,充分展现出南通人民的无穷智慧与丰富情感。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团队收获满满,不仅全方位了解了南通博物苑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深刻体会到它在文化传承、教育普及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展望未来,团队期望与社会各界力量紧密合作,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南通博物苑的文化资源,推动南通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南通的文化瑰宝走出南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让更多人领略到独具魅力的江海文化。
作者:于悦然、辛秀 来源:“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
时间:2025-01-28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解锁南通博物苑的文化传
  • “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团队深入探寻南通蓝印花布
  • 脑宇宙调研团赴天津健文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