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团队深入探寻南通蓝印花布

“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团队深入探寻南通蓝印花布
 
2025年1月19日,“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主要为了深度挖掘南通蓝印花布的文化价值,助力这一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追溯历史,探寻蓝印花布发展脉络
 
南通蓝印花布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瑰宝,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在明清时期于南通地区广泛流传。它凭借独特的镂空版防染印花技艺,搭配天然蓝草染料,印染出充满生活气息的图案,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百态与美好祈愿。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工业印染的发展冲击和传统技艺传承难以传承的问题,使得蓝印花布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建立,为保护、传承和展示这一工艺提供了重要平台,也成为本次实践团队的重点研究对象。
 
实地参观,领略传统工艺独特魅力
 
实践团队深入博物馆各个展厅,涵盖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图案艺术、产品展示等主题区域。在历史渊源展厅,团队成员通过观看丰富的图文资料、古老的印染工具以及不同时期的蓝印花布实物,清晰地梳理出蓝印花布从萌芽到兴盛的发展脉络,深刻认识到其与当地民俗、纺织业发展的紧密联系。在制作工艺展示区,团队成员仔细观察了从设计纹样、刻制花版、刮浆染色到刮白晾晒的全过程。部分队员还亲身体验刻版环节,真切感受工匠对力度和精度的精妙把控,目睹布料在染色过程中由白变蓝的神奇变化,深入了解蓝草染料的提取与使用方法,全方位领略了蓝印花布制作工艺的独特魅力。
 
分类研究,剖析图案背后文化内涵
 
实践团队对博物馆馆藏蓝印花布图案进行了分类整理与分析,将其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几何等类别。团队成员研究发现,人物图案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八仙过海”,寓意吉祥如意;动物图案中,龙凤象征富贵,鱼代表年年有余;植物图案里,牡丹寓意富贵,莲花象征高洁;几何图案则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组合,展现出简洁而富有韵律的美感。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更蕴含着南通地区人民的精神信仰与价值追求。
 
交流访谈,了解传承现状与挑战
 
实践过程中,团队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蓝印花布传承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了解到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开展研学活动、与学校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广蓝印花布文化。尽管蓝印花布已受到一定关注,但传承人表示,目前其传承过程仍面临人才短缺、市场认可度较少等问题,他们热切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投身到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中来。
 
实践收获满满,展望传承创新未来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收获颇丰。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南通蓝印花布为研究南通地区乃至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民俗风情、纺织印染技术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与资料依据,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在民间工艺方面的部分空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内容。在文化传播层面,团队的实践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蓝印花布,激发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实践也为蓝印花布传承人与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促进了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从经济发展角度,蓝印花布独特的艺术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室内装饰、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经济价值,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放眼未来,“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团队表示将持续关注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发展。团队计划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举办蓝印花布主题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这一传统工艺。此外,团队还将积极探索蓝印花布与现代设计、科技的融合创新,开发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助力蓝印花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的美好愿景。
作者:于悦然、辛秀 来源:“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
时间:2025-01-26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团队深入探寻南通蓝印花布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社区环境我守护,文明生活共践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知识赋能社区,科普点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