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团队探秘豫园,传承江南文化
“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团队探秘豫园,传承江南文化
2025年1月28日下午,“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上海豫园,开展了一场深度文化探索实践活动,旨在领略江南古典园林魅力,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内涵。
初入豫园,邂逅古韵之美
下午2点,团队成员准时抵达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路118号的豫园。一踏入园内,典雅精致的建筑与清幽秀丽的园林景观便映入眼帘。亭台楼阁错落分布,假山池沼相映成趣,曲径回廊蜿蜒其间,处处弥漫着江南水乡独有的韵味。大门高悬的“豫园”匾额古朴大气,彰显历史厚重;周围砖雕门楼精美绝伦,人物、花卉、瑞兽等形象栩栩如生,尽显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与艺术才华,让成员们赞叹不已。
探寻建筑,领略园林巧思
漫步豫园,成员们仔细观察园内建筑特色。以“三穗堂”“万花楼”“鱼乐榭”等为代表的建筑,巧妙运用借景、对景手法,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三穗堂宽敞明亮,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令人称奇。“云间第一峰”大假山作为豫园精华,由明代潘允端堆砌而成,形态各异,似猛虎蛟龙、如仙女起舞,山上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成员们穿梭其中,深深折服于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妙。
深挖内涵,感悟历史底蕴
豫园不仅是园林,更是一座传统文化宝库。园内匾额、楹联、题刻等都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在“点春堂”,作为“小刀会”斗争指挥处,堂内陈列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让成员们了解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到先辈们为民族尊严和自由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玉华堂”的堂名寓意玉的美好气质,联系古代文化中玉象征君子品德,可见豫园建筑处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建造的深远影响。
古今交融,见证豫园新貌
随着时代发展,豫园积极融合现代元素。团队发现,园内除保留传统建筑和景观,还设有现代文化展示区和特色商业店铺。展馆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展示豫园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让游客能更直观了解豫园历史;特色商业店铺售卖上海特色手工艺品、美食,让游客在感受传统园林之美的同时,也能体验现代上海的生活气息。
收获与展望:传承文化,砥砺前行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收获颇丰。大家深入了解豫园历史文化与建筑特色,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在欣赏豫园建筑、景观和文化艺术作品过程中,成员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得到提升,学会追求生活中的美好与文化内涵。此外,豫园作为文化交流窗口,让成员们看到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意义,也对上海城市历史文化有了新认识,更加珍惜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展望未来,“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社会实践团队表示,将把此次实践收获融入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持续深入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播传统文化之美,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时娜、辛秀 来源:“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
时间:2025-02-03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