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回响,打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23日电(通讯员 王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为了探寻青年发展与乡村振兴缘何“双向奔赴 ”,2024年7月15日—22日,在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韦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麦场精神”实践队在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实践队在韦宁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对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的乡村调研之旅。据了解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位于潍坊市西南部,先后被评为“齐鲁最美田园”“山东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山东最美旅游风情小镇”“国家级水果(桃)标准示范园”。实践队根据当地调查了解到嵩山生态旅游区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山东省景区化村庄”4个,省级美丽乡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7个,县级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对此,实践队展开了深入的实践调查,用实际行动感受参与乡村振兴青年的“脉动”,挖掘青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生动故事,发现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与实践路径。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人文历史博大精深
实践队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参观了嵩山水库,嵩山蜜桃基地,嵩山水厂等,通过实践队的调查,实践队了解到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自然资源类型多样,山、水、林、岭等资源优势明显,地下水资源丰富,渗透性强,哺育出水质清纯的河流和清泉。动植物资源繁多,具有较高的生态观赏性与生态价值,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山东省稀有濒危保护植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拥有针叶类乔木、阔叶类乔木、灌木类植被等100余种。物产资源富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的蜜桃、猕猴桃、佛手瓜“两桃一瓜”名声在外,畅销市场;芸豆、西红柿等高山蔬菜和小米、土鸡蛋等土特产,让淘“山货”的游客慕名而来。
通过游访嵩山的村落遗迹,实践队发现传统古迹源远流长,齐长城、白芽寺、嵩山寺等古祠名刹遗址,刘清源故居、抗日报社旧址等文化遗产,实践队成员深度融入村庄建设中,感受嵩山生态旅游区独特的人文魅力。实践队通过实践调查总结到非遗文化传承隽永,蓝印花布、草木染、古家具制作及杏仁豆沫、嵩山炸鸡等非遗技艺达10余种,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内蕴。实践队明白了人文传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守护好前人的智慧结晶,还要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紧接着,随着实践队更深入的了解,得知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统筹网格员、公益岗、保洁员等人员力量,大力开展美化、绿化、亮化,实现了全域干净整洁,31个村全部创建为省市县美丽乡村,嵩山和美乡村游线路被列为潍坊市和美乡村游精品路线。优化环境管理,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计划,定量施撒化肥、农药、杀虫剂等,减少环境污染,游客、村民环保意识大幅提升。大力实施“生态复绿”,按照“增绿量、提品质、添色彩”的工作思路,5年来累计绿化彩化荒山4万多亩,生态环境品质持续优化提升。推动资源良性循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达到80%以上,25°坡以上的山地实现还林还草,消除土地沙化、退化、盐渍化现象。加强对降水的蓄集与利用,保持嵩山水库等中小型水库蓄水量,改善水质,防止富营养
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利用,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挖掘和保护工作,大力扶持有条件的村庄建立传承基地,已建成乡愁记忆馆、非遗传习所等5处。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11个行政村共有图书15000余册,文体广场31处,健身器材251件。
通过调研实践队明白了积极引导群众加入到人居环境整治大潮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只有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推行环境积分、设立红黑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创评人居环境星级户等活动,全面激发村民参与和自觉维护生活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构建起事常管、景常美、民常乐的和谐美丽乡村新局面。
健全综合管理机制 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据实践队了解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坚持规划先行,集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于一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资源融合,合理界定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严格划定健全边界。实践队成员拜访了嵩山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实践队向当地管理人员了解到嵩山生态旅游区近年来健全了制度规范,制定《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乡村旅游管理制度》等6项制度和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处置等5项旅游安全应急管理预案,强化乡村旅游管理。嵩山生态旅游区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在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下专门设立旅游服务办公室,具体负责游客投诉及反馈意见办理。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参加乡村旅游学习培训班,考察学习,丰富技能。下一步,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向实践团表明将把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作为拓展创新“嵩山模式”的重要内容,全面做好“旅游+”文章,推出“全域打造、全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擦亮“生态之源 齐鲁嵩山”旅游品牌。
实践队深入到乡村地区,探索了智慧旅游业振兴乡村振兴的应用情况。这次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对智慧旅游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有了直观的感受。通过这次实践,实践队深切感受到旅游业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乡村振兴的一大助力。它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接下来,实践队将积极探索旅游业的实践路径,旨在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以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让嵩山生态旅游区的文化脉络绵延不绝,实践队相信每一代人都是传承者,也是创新者。
 
作者:王萍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麦场”精神实践队
时间:2024-08-07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走进东昌葫芦,感受雕刻艺术
  •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当下,人们对非遗的关注和喜爱日益高涨。近年来通过非遗文化、非遗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例子不
  • 08-07
  • 以青春之回响,打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为了探寻青年发展与乡村
  • 08-07
  • 烛光支教队——快乐暑期,筑梦同行。
  • 穿越时光的回廊:探寻乡村遗失的桥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