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泰州学院志愿者走进昌浦社区 趣味活动伴孩童成长

      7月12日清晨,阳光穿透连云港市昌浦社区的林荫道,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社会志愿者团队的2名大学生志愿者,带着提前分装整齐的教具袋与饱满热情,准时走进昌浦社区服务中心。这支以“红心育桃李,研墨润童心”为宗旨的志愿者团队,长期致力于乡村与社区儿童教育帮扶,通过趣味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为孩子们搭建知识与成长的桥梁。此次,他们专为昌浦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集知识启蒙与能力培养于一体的公益服务活动。 

       刚踏入社区服务中心活动室,等候多时的孩子们便簇拥上来,小脑袋凑在一起打量志愿者手中的材料袋,叽叽喳喳的提问声里满是期待。“大家别急,今天的‘神秘课堂’会有好多惊喜哦!”志愿者笑着拉开活动序幕。作为活动的核心环节,趣味数学课《斐波那契数列》率先登场。志愿者陆女士打开精心制作的课件,以“兔子家族的成长故事”为切入点:“一对刚出生的小兔子,一个月后长成大兔子,再过一个月会生下一对小兔子,之后每个月都能生一对……大家猜猜,一年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呢?”生动的提问瞬间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时而托腮沉思,时而小声讨论,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从画图记录到列举数字,一步步发现“1,1,2,3,5,8……”的数列规律。当有孩子恍然大悟“原来数字里藏着这么有趣的密码”时,活动室里爆发出阵阵笑声。 

        趣味数学课后,志愿者们转入暑假作业辅导环节。起初,志愿者习惯性地用公式推导讲解数学题,却发现孩子们眼神中带着困惑。“或许我们可以换种方式?”一名志愿者灵机一动,拿起画笔在纸上画出线段图、示意图,将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哦!我懂了!”孩子们的豁然开朗让志愿者深受触动。“原来教学不是单向输出,而是要跟着孩子的节奏调整方法。”志愿者在课后交流中感慨道。这一过程不仅帮孩子们攻克了作业难题,更让他们体会到“解题方法不止一种”的思维乐趣,印证了数学逻辑推理的多样性。 

       午后的阳光愈发温暖,活动转入实践体验环节。橡皮泥创作台刚布置好,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彩泥开始“创作”。没有刻板的主题要求,没有固定的造型模板,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指尖自由流淌:有的捏出长着翅膀的“会飞的房子”,说要带着爷爷奶奶去旅行;有的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摆出“1,1,2,3,5”的数列造型,呼应上午的数学课堂;还有的捏出牵手的一家人,稚嫩的笔触里满是温情。志愿者们在一旁静静观察,忽然明白:知识从来不是死板的教条,当孩子们用双手赋予其形态时,它便成了有生命力的魔法。

        橡皮泥创作的余温未散,象棋博弈环节已拉开帷幕。志愿者们先简单讲解规则,随后便让孩子们自由组队对弈。棋盘上,有的孩子沉着思考,每一步都反复斟酌;有的则略显急躁,悔棋时被同伴笑着提醒“落子无悔哦”;还有的在对手失误时主动“支招”,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志愿者们发现,棋盘间的博弈正在悄悄教会孩子们责任感——为自己的每一步选择负责;边界感——遵守规则才能享受乐趣;包容心——胜不骄、败不馁的气度远比输赢更重要。 

       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橡皮泥作品与志愿者合影,脸上的笑容比阳光更灿烂。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社会志愿者团队的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趣味中触摸数学的奥秘,在实践中释放创造力,更在互动中收获了成长的养分。志愿者们则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深刻体会到: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用故事点燃好奇,用实践启迪思维,用陪伴教会成长。这场始于公益的相遇,最终成为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也让“红心研墨”的志愿精神在连云港昌浦社区的晨光中愈发闪耀。
来源:杨辰昱
时间:2025-08-27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南师大泰州学院志愿者走进昌浦社区 趣味活动伴孩童成长
  •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古韵新生实践队探访非遗艺术与
  • 三下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寻根人文初祖,助力乡村振
  • 三下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寻根人文初祖,助力乡村振
  • 向毒品说“不”,为青春设“防”
  • 五谷凝香承粮脉,蒸馏酿技传非遗
  • 行走的思政课:循红色足迹,担青春使命。安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