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古韵新生”实践队于7月20日至25日先后走进中国工艺美术馆、曲阳陈文增定瓷艺术馆及保定古莲花池,通过沉浸式参观、实物体验与现场互动,全方位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工艺传承及历史文化脉络,开启了一场融合文化认知、技艺感悟与精神洗礼的实践之旅。
7月20日,实践队成员参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深入多个主题展厅,通过“讲解+展示+互动体验”的形式,全面了解国家非遗保护体系与工艺美术精品。馆内展出剪纸、竹编、泥塑、古琴、昆曲等中华传统技艺,通过实物、影像、多媒体互动、现场展演等形式,使实践队员们在“看得见、听得见、触得到”的沉浸式体验中真切感受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价值与时代生命力。
7月22日上午,实践队抵达曲阳县的陈文增定瓷艺术馆,馆内陈列陈文增大师捐赠的数千件定窑作品、书法诗词与历史文献,全面展示定瓷从宋代至今的发展传承历程。通过讲解与实物观察,队员们深入理解“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定窑瓷器特色,以及陈文增以“瓷、诗、书三联艺术”推动名窑复兴的文化理念。同日下午,队员们前往毗邻博物馆的陈氏定瓷有限公司生产现场,现场观摩选土、制坯、刻花、施釉、高温烧制等定瓷制作过程。尤其在匠者指导下领悟“一刀挥就”的刻花技巧和火候控制的精妙,真实体会匠人精神与技艺传承的严谨态度,为现代技艺保护与现代化品质管理提供了直观启示 。
7月25日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有序参观了古莲花池整体建筑与展陈内容,从荷池回廊到碑刻书院,从楹联匾额到文献史料,一步一景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深邃的文化;讲解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古莲花池的兴建历史、莲池书院的发展沿革以及清代文教制度的背景,使队员们在行走中走近保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教育文脉。队员们驻足于碑刻展厅,近距离欣赏莲池书院法帖的原石拓片,循着古人笔锋感悟“文以载道”的深刻内涵。参观过程中,青石板路仿佛把时光从今天延伸至千百年前,当目光落在一块块碑文与匾额之上,那些在史书中显得冷峻抽象的年号、文辞,在此刻化为匠人凿碑的叮当声,文人泼墨的身影,焕发出鲜活而真实的生命气息;古莲花池的池水倒映着元明清的时月,也映照着新时代青年的自我与使命。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文化自信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在看懂每一片瓦当的纹样、读懂每一段铭文深意之后,于骨子里生出的底气,这份底气,将指引他们在前行的道路上始终铭记文化根脉,明确时代方向。
此次实践之旅,不仅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技艺之精湛、历史文脉之厚重的深度巡礼,更是一场在行走与体验中完成的文化自信的深刻淬炼。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怀揣着这份从历史深处汲取的智慧与力量,继续以脚步丈量文化热土,以行动诠释青年担当,立志于传承中开拓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光芒。(张泽平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