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2025年7月27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一皖茶油”实践队成员深入安徽省舒城县东旭大别山油茶产业园,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智慧探寻山茶油产业发展的“黄金密码”。此次调研不仅是对山茶油产业现状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一次生动实践。
高山瑰宝,皖式茶油引领健康风尚 在东旭大别山油茶产业园,实践队成员亲眼见证了山茶油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据产业园负责人胡胜春总经理介绍,山茶油作为中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高山环境,安徽山茶油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油中瑰宝”。山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功效,正逐渐成为现代家庭餐桌上的新宠。
全链分析,深度调研产业痛点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对山茶油产业的全产业链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了诸多制约产业发展的痛点。
在一产种植环节,成员们了解到,基于山茶树花果同枝的特性,引进机械采摘已经成为奢望,故茶油基地的种植采摘工作全程依赖人力,但目前人工采摘也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困境。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户种植的山茶果质量参差不齐,霉变现象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谈到加工环节,产业园负责人无奈地表示,厂房、生产线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导致设备闲置率居高不下。油茶加工时间有限,而市场上的品牌却琳琅满目,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强大的品牌冲击力,使得产业发展步履维艰。
销售环节同样不容乐观。尽管产业园采用了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销售模式,但线上渠道受财务和管理流程的限制,发展并不顺畅。线下销售则主要依赖单位福利采购和礼品市场,市场空间也很有限。同时,线上销售存在的消费者信用危机,以及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的行为,更是让山茶油的市场声誉大打折扣。

图为实践队成员同负责人分析茶油发展痛点
创新破局,共绘产业新蓝图 面对舒城山茶油目前发展的重重挑战,实践队成员们与东旭大别山油茶产业园的负责人们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探寻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双方一致认为,在进一步提升油茶产品的包装设计和商品标识LOGO,实现产品聚焦的同时,通过邀请专家背书,与卫健委联合发布合规的白皮书,以此来全面宣传山茶油的营养价值和文化内涵,从而提高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针对不同销售渠道和消费群体,实践队成员提出研发山茶油衍生品的建议,如化妆品、护肤品等,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这一举措不仅有望拓宽市场空间,还能为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调研活动的最后,东旭大别山油茶产业园负责人胡胜春总经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希望可以由国家政府出面,创立一个中国山茶油的大IP,类似于地中海橄榄油,不分品牌,聚集全国力量共同发展中国山茶油。”这一提议得到了实践队成员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山茶油蕴含丰富的微量元素与极高的营养价值,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山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通过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为油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山茶油或将在国内外食用油市场中占据特殊地位。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东旭大别山产业园负责人合影
此次调研之旅,不仅是南财学子对舒城特色山茶油产业的深度观察,更是青年实践与乡土产业的双向奔赴。“一皖茶油”实践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继续关注舒城山茶油产业,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为当地产业提供建议。在创新驱动和多方协作下,实践队成员相信舒城山茶油产业将获得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