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郎溪县梅渚镇,蝉鸣声声,绿意盎然。近日,巢湖学院教育关爱团“青春之光”实践队深入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围绕防溺水安全教育、生态文明实践、红色基因传承三大主题开展系列宣讲活动,以青春智慧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安全护航:防溺水教育筑起生命防线郎溪县东湖公园是当地重要的城市景观,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场所,但也潜藏着安全隐患。实践团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宣讲,筑牢乡村儿童安全防线。
“虽然湖边设置了防护栏和警示牌,但擅自翻越、嬉戏打闹仍可能引发危险。”团队成员通过真实案例和互动问答,向孩子们讲解防溺水“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不准盲目下水施救。
宣讲中,队员们还分享了实用“防水小妙招”:如遇同伴溺水,应大声呼救或拨打110,切勿盲目下水;可利用长杆、漂浮物等间接施救。“如果衣服吸水变重,要迅速脱掉外套!”团队成员一边演示,一边邀请孩子们上台模拟。
活动最后,实践团通过“安全知识大闯关”检验学习成果。“发现有人溺水该怎么办?”“哪些地方不能游泳?”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正确率超过90%。“我知道要叫大人帮忙,不能自己跳下去!”一名小学生大声说道。现场气氛热烈,防溺水意识深入人心。
图为孩子们积极踊跃回答防溺水问题。陈雅慧 供图
环保力行:绿色实践播种生态理念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环保力行,共创绿色未来”主题活动中,实践团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趣味实践,带领孩子们开启“垃圾奇妙大冒险”。
团队成员以动画短片《小垃圾的旅行》引入,生动展示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后,孩子们化身“环保小卫士”,参与“分类大作战”游戏:将印有各类垃圾的卡片投入对应颜色的垃圾桶。“电池是有害垃圾!”“剩饭要放绿色桶!”孩子们在游戏中迅速掌握分类要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停留在课堂。实践团组织孩子们走进社区,清理街道垃圾并分类投放。一名队员分享道:“孩子们主动捡起地上的塑料袋,还说‘不能让地球妈妈生病’,让我们特别感动。”活动尾声,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手工作品,将废弃纸盒变成“迷你垃圾桶”,塑料瓶变身“小花盆”,在实践中深化绿色理念。
图为孩子们观看环保教育视频。蒋佳乐 供图
童心向党:红色誓言点燃强国之志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先烈的鲜血。”在“牢记党的教导,争做强国少年”主题宣讲中,实践团通过图文故事、互动问答,向孩子们讲述党的光辉历程与初心使命。
团队成员以“小英雄王二小”“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等故事,阐释“少年强则国强”的深刻意义。随后,队员们手把手教孩子们系红领巾:“领巾披上肩,左尖压右尖,右尖绕一圈,圈里抽出尖。”反复练习后,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整齐飘扬,映衬着稚嫩而坚定的脸庞。
“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队旗下,全体学生高举右拳庄严宣誓,铿锵誓言回荡在教室中。一名参与活动的孩子说:“我要像党员叔叔阿姨一样,长大为人民服务!”
图为团队成员教孩子系红领巾。王蓉蓉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宣誓。王蓉蓉 供图
青春答卷:多元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从防溺水的生命教育,到垃圾分类的生态实践,再到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巢湖学院“青春之光”实践团以创新形式和扎实行动,为乡村儿童成长保驾护航。团队成员王丽表示:“孩子们的笑容和成长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我们将继续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扎根乡土,步履不停。这支青年团队正以知行合一的担当,书写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青春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