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1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红韵青岛实践队围绕“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主题,完成一次跨时空的“六迹寻红”研学之旅。队员们通过沉浸式参观、互动讲解等形式,用6天时间完成4处红色场馆与2场精品特展的沉浸式调研,为岛城暑期红色教育写下青春注脚。
6日清晨,队伍在李慰农公园启动出征仪式。在烈士雕像前,实践队队长文希领誓,全体队员重温入党誓词;随后,队员们逐字了解李慰农在青岛领导工人运动的故事,拉开了实践序幕。
7日,实践队走进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阴森牢笼与斑驳刑具带来强烈视觉冲击,讲解员结合“日本归还山东”历史谎言,引导大家思考“弱国无外交”的深刻教训。队员们用手机扫码收集展签信息,计划回校后制作“监狱里的呐喊”数字宣传海报。
8日,在康有为故居纪念馆,队员们围绕“维新思想与近代青岛”主题,与馆方开展“青年圆桌”。队员陈世康以《康有为的变法蓝图与青岛城市现代化》为题作5分钟快闪报告,掌声四起。
9日,实践队前往“青岛老城印记——邹德怀先生收藏展”参展。面对200余件老照片、票证与报刊,队员们开启“寻宝式”研学:每找到一件与红色历史相关藏品,便用手机录制30秒“展品自述”短视频。
10日,“书画入神——徐悲鸿与康有为书画作品特展”现场,队员们举起相机,将徐悲鸿《奔马》与《田横五百士》记录下来,计划拍摄“画说山河”微党课,结合画作背景,讲述徐悲鸿以艺术鼓舞抗日斗志的故事。
11日,鲁迅公园海风习习。实践队在此举行“晨读鲁迅”快闪活动,齐声朗诵《热风·随感录》。队员田浩楠感慨:“没想到在滨海公园也能上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六天时间,红韵青岛实践队顺利完成系列活动,让红色故事突破场馆边界,飞入更多青年心中。文希表示:“本次是实践活动旨在把行走的思政课搬上云端,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让更多大学生把论文写在青岛的大街小巷,把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