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者的孤独

《手套》(见《当代》2018年第一期)这篇小说对人入老境后,生活失能,仰仗他人残喘的悲凉境况,用一个洗脸的场面描绘尽矣。人物关系是逐渐展开的,玉梅的不幸身世也是层层揭开,让读者逐渐接受这位圣洁女神。因为她的特立独行太惊世骇俗了,她不是在利益之争中显示光辉,如果这样,人们是可以理解的,而她是牺牲自己的一切,在老人一家有足够实力且生活体面的情况下,独自扛起伺候姨爹的重任,把他救出养老院。其超尘绝俗就不被所有的人理解了。

困难时期,姨爹想收养失去双亲的玉梅。但是姨妈不能接受玉梅的到来。争执中,姨妈的菜刀砍断了玉梅的两根手指。年幼的玉梅被送去孤儿院生活。后来姨爹去孤儿院看望玉梅,送给玉梅一双漂亮的小手套。这双手套不仅遮蔽了玉梅短缺的手指,也给了玉梅莫大的慰藉,“姨爹给过她父爱,这种爱于她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被早年孤儿院里的孤寂生活无限放大和扩张,是她假想的父爱在延伸,直到她的青年、中年,这样的延伸都没有终结,伴随着她的年纪一起增长。如此浩大,弥足珍贵。”姨爹在玉梅幼年的时候,用手套织造了世间的一缕纽带。纽带的一头连接了姨爹生命的尽头,“如果没有手套,玉梅的人生将是一片灰暗。只是姨妈太穷,养不起她。她的手指是如何缺失的,她不曾告诉别人。这是她的秘密,是她和这个世界关联的最后一个通道。”

成年后,饥饿的玉梅偷渡去了国外。她从难民身份,一点点奋斗到中餐馆老板。她没有憎恨抛弃过她的姨妈一家,她在内心里把姨爹想象成父亲。为了救助生活失能的姨爹,她舍弃了自己优越的生活。她对孤老失能所倾注的悲悯,至情至性,闪耀着人性善的光芒。

修白擅长人物形象塑造。她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表象的,而是多方位地深入到人的精神层面。《手套》这个短篇小说成功塑造了玉梅这个孤独的慈悲者以及姨爹这个本性善良的老教授。在老人一家对玉梅的不断否定与欺辱中,玉梅的不幸身世、她与姨爹一家的关系,如笋剥衣般地展现出来。她的并非天生残缺的手指与手套的先后出现,让我们思考,生活真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是什么使得姨爹这个大学教授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沦为姨妈的傀儡?

在玉梅家,老少两代人面对面躺在床上交心。姨爹这个垂死的老人也有“良言”:“你心里有仇恨,仇恨最后会伤到自己。你要在我死前,跟你姨妈和好。你不要恨她,我会叫她给你一笔遗产。”这里的姨爹是清醒的,也是没有原则的。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选择性清醒,选择性糊涂,这个老人的人生哲学是利己主义的,他对妻子和家庭的妥协,使他能够平稳地走到生命的尽头,直到被妻子抛弃在养老院,他依然相信妻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人。与他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好人”的阐述相互矛盾,从此悖论中,我们看到的姨爹是立体的,既天真又狡猾,既清醒又糊涂,看似若智若愚的人生哲学,是他的利己主义是非观的呈现,从他的两条遗嘱可见一斑。鲁迅说过,我一个都不宽恕。姨爹要玉梅宽恕姨妈,玉梅同样做不到。玉梅是有原则的,她说:“我不能要你的遗产。我照顾你不是为了遗产,我从小就没有家庭,没有父爱母爱,我一直把你当父亲。”

至此,我们对玉梅的动机不再怀疑与追问,并逐渐看到这位圣洁女神的内心。这个孤独的女性,她一生索取的不是财富,而是爱,是家庭之爱、父母之爱。这爱使得人类繁衍下来,这爱如此纯粹,爱得惊天动地。因为品尝过孤独与抛弃,她对养老院的姨爹产生了感同身受的悲悯,这悲悯使她回到故乡救助姨爹,却不被世人理解和接纳。谁能解她幼年苦,谁能懂她今日愁。玉梅在误解、曲解与羞辱中展现出人性的光辉,其超尘绝俗不被所有的人理解。她是孤独的。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报恩的故事。她关系到人的精神指向。人类的生命有一部分是在失能状态下度过的——幼年与老年。这段时间需要他者的照顾才能平安度过。玉梅的幼年与姨爹的老年均遭遇过抛弃,人类群体需要建立社会关联属性,互相扶持,度过生命的困难时期。中国社会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人进入失能状态,如何面对失能老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

作为读者,我们不时为玉梅的傻,为她的完全奉献而得不到一丝回报被误解,甚至被污辱而激起愤怒,愤怒这一家子的巧伪人、假孝顺。同时我们也怀疑过玉梅。这并不构成对玉梅的打击。打击来自姨爹本人,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好人,甚至连他的母亲、三个姐姐以及玉梅都不是好人。唯有抛弃玉梅又抛弃他的妻子是善良之人,这样的谬误,可能是人性最黑暗的一面。玉梅被彻底打懵了、击垮了,顿感一片爱心天地不容,受惠者姨爹竟然也不容。玉梅孤独地走到了世界的尽头,她成为最不被理解和接受的人。

这样的孤独,不是漂泊者身心异地的孤独,也不是世事无常的孤独,更不是一个人面对世界的孤独。上述孤独,玉梅从小就一个人面对和抵抗,她在孤独中成长,在孤独中坚强。当她走回故乡,去养老院拯救姨爹的时候,她已战胜了这些平庸的孤独。她知道孤独无助的可怜处境。“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因慈悲而起的孤独,不被理解,反被误解、曲解、颠倒,这是绝无生处的孤独。一双手套,道不尽世间冷暖。
时间:2022-05-25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心情随笔推荐
  • 慈悲者的孤独
  • 慈悲者的孤独
  • 困难时期,姨爹想收养失去双亲的玉梅。但是姨妈不能接受玉梅的到来。争执中,姨妈的菜刀砍断了玉梅的两根手指。
  • 05-25
  • 在平等对话中建构动物诗学
  • 现代工业文明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与快捷,但某种意义上说也切断了人和诗歌赖以栖身的自然之间的关联。它和扩张的物欲遇合,更使生态破
  • 05-25
  • 悖谬俗世中寻求自我救赎
  • 悖谬俗世中寻求自我救赎
  • 在当下这样一个加速度奔向“元宇宙”的数字化时代,农耕文明语境下建立起来的传统乡村秩序和道德伦理已经发生了颠覆性变革
  • 05-25
  • 以诗性智慧感应生存哲学
  • 刘亮程的长篇新作《本巴》如同诗篇,故事就像哲学。小说不写切近的历史疼痛,而直写蛮荒传说;表面写民族记忆,其实追索人类久远幼年。
  • 05-25
  • 把整个生命投入文艺学事业
  • 把整个生命投入文艺学事业
  • 经过漫长的等待,童庆炳老师的《口述自传》终于在今年1月出版了。作为童老师弟子,我既为他能留下这一本口述史而感到庆幸
  • 05-21
  • 报告文学的文体焦虑
  • 围绕着沈洋的长篇报告文学《昭通:磅礴之路》,我注意到很多评论家都谈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这种强调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也是一个
  • 05-21
  • 文学之筋骨与诗歌的力量
  • 文学之筋骨与诗歌的力量
  • 古人言及的“筋骨”,大都指向支撑艺术形式的核心价值或是内在精神,即我们常说的精神凝聚力、思维立足点抑或更为简明的“文眼”等概念
  • 05-21
  •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自铸新词
  •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自铸新词
  • 在当代散文创作领域,王充闾应当是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一家。充闾先后在多家出版社陆续出版散文、随笔、传记类著作50余部
  • 05-21
  • 女性视角下的情感叙事
  • 近年来,女性文学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女性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创作成果有了丰富的经验表达。
  • 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