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敬畏之心,行未来之路

2022年7月3日,作为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津商添花”实践团队的一员,为了感受勇于探索、不畏艰险、奋发进取的革命精神,我来到贵州省安顺市王若飞故居进行参观学习。作为一个从小在安顺长大的人,王若飞故居我去了很多次,常看常新,每看每感。

故居的入口在中华北路临街,走入便是一条深长过道,左面墙上陈列着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的简单记录,展现了党的光辉历史。过道尽头则是一座小巧雅致的朝门门楼,上面还有一块横匾,写着王若飞的手迹:“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这是王若飞当年临别重庆时向周恩来说的最后一句话,这句名言成了他对人民、对党的最后遗言,也成为了一种“若飞精神”,激励着我们时刻不忘奋斗初心。

故居旁门到陈列馆之间有一个花园,园内有王若飞雕像,我驻足停留了一会儿,瞻仰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辈,冰冷的雕像也阻挡不了他炽热的炯炯目光,那是他愿意“万里赴戎机”的坚定,我突然感觉到生命中的某个时刻和我们的文化紧紧依偎,这种感动,就是无所畏惧。

故居右侧为王若飞故居陈列馆,里面是王若飞的生平事迹展览,展览以“一切为人民打算”的若飞精神作为布展主线,共分为八个部分,系统介绍了王若飞光辉的一生。我想我不用一一展开说每个展厅每个部分的内容,因为这个上网一搜便知,我只想说一说让我印象最深的部分——王若飞的狱中生活。“你是什么人?”“共产党人。”“你们的人在哪里?”“到处都有”“你把他们供出来!”“比上天还难。”这段文字是1931年王若飞在内蒙古包头被捕时,与警察局长的一次对话。他在被捕前仍在尽力保护组织秘密,将重要的两份工作报告塞进嘴里,敌人死死掐住他的脖子从他嘴里掏出来时,上面已经满是血迹,字迹也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认。五年的狱中生活没有击垮他,他威武不屈,从容镇定,团结难友,坚持斗争,甚至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自己是“世间最幸福的人”。这份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纵观全馆,静谧的四合院、庄严的若飞雕像、大气磅礴的陈列馆,每当我走进这里,看到他出生的床、穿过的西服、写过的文章,仿佛一切都在告诉我,王若飞从未离开。我总能在这里不经意间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于时代、不屈于强权、勇为人先的伟大革命精神。在黑暗的时代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让人间大地多了一道属于天下黎民的光,那道光带领着人们踏破黑暗,拨云见日,直到今日,仍然熠熠生辉。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和精神,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他们经历了多么黑暗的时代,付出了多少艰辛与汗水,承受了多少充满血与泪的悲痛,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安顺安顺,平安顺遂,但是每一份岁月静好,背后都是先人的负重前行,我们当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艰辛,那段岁月虽然不在了,但是那些发光发热的人需要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不屈不挠的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怀敬畏之心,行未来之路。
时间:2023-05-19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西部计划推荐
  • 怀敬畏之心,行未来之路
  • 2022年7月3日,作为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津商添花”实践团队的一员,为了感受勇于探索、不畏艰险、奋发进取的革命精神
  • 05-19
  • 大山深处传真情
  • 大山深处传真情
  • 2022年7月2日,吉首大学“数时代”社会实践服务团结束了在吉首市双塘街道大兴村的“三下乡”支教活动。
  • 05-19
  • 在微风中描摹光的形状
  • 在微风中描摹光的形状
  • 清晨的第一束光,锁起繁星的不舍,带着太阳的热情,悄悄透过基地宿舍的窗,流进房间——这个七月
  • 05-19
  • 大山深处那时那景腊科村
  • 鲜衣怒马少年行
  • 鲜衣怒马少年行
  • 2022年暑期,我加入了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逐光计划-校外辅导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
  • 05-18
  • 仙源,见证了我诸多第一次的地方
  • 远游求知探非遗,传承创新共“青春”
  • 敬那些平凡
  • 敬那些平凡
  • 平凡为何弥足珍贵?有时候我看到一些小朋友的背挺得那样直,却丝毫没有成年人的刻意与僵硬
  • 05-18
  • 当00后遇到10后
  • 当00后遇到10后
  • 今年暑假,我再一次跟随武汉轻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实践队伍前往河南信阳格林斯学校支教。
  • 05-18
  • 另一种颜色的感动
  • 另一种颜色的感动
  • 作为通讯组的一员,我见过比其他人更多的感动——各色的照片,不同的故事,都在我们的相机、手机和推文、新闻稿里定格。
  • 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