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青村调色盘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这个夏天,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青村调色盘团队怀揣着对乡村的热忱与责任,奔赴重庆市合川区米坊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十余天的时间里,团队以“扎根乡土、服务村民、助力振兴”为宗旨,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用行动传递青春温度,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在奉献中诠释担当,圆满完成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实践任务。
 
一、深耕乡土,倾听民声:架起与村民的“连心桥”
 
团队抵达米坊村后,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全覆盖式走访调研。成员们以拉家常、记民情的方式,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详细记录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需求:从老年人关心的医疗报销、养老保障,到农户关注的农作物销路、灌溉设施维护,再到年轻人提及的乡村就业、电商发展等问题,团队都一一梳理、分类汇总。
 
针对部分独居老人生活不便的情况,队员们主动帮忙打扫庭院、采购物资,陪老人回忆往事、疏导情绪;得知村里留守儿童假期缺乏陪伴,大家自发组织“暖心陪伴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为孩子们送去关爱。村民们常说:“这些娃娃不像外人,倒像是自家孩子,贴心又实在。”这次走访不仅让团队摸清了村情民意,更拉近了与村民的心理距离,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精准服务,赋能乡村:打造多元实践“服务站”
 
结合米坊村实际需求与团队专业特色,我们策划了“文化赋能、知识普及、环境美化”三大类服务活动,力求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在文化与知识普及方面,团队开设“乡村课堂”:针对村民,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用通俗案例讲解垃圾分类、秸秆利用等实用技巧,发放自制的《乡村环保手册》;面向青少年,开设“趣味科学课”“美术创想课”,通过简易实验激发科学兴趣,引导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家乡变化,培养乡土认同。课堂上,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村民们认真的笔记,成为团队最珍贵的记忆。
 
在乡村美化方面,团队发挥土木建筑专业优势,联合村民共同开展“墙绘扮靓乡村”行动。围绕“米坊文化、农耕记忆、乡村振兴”三大主题,在村口围墙、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绘制墙绘20余幅。从勾勒线条到填充色彩,队员们顶着烈日作业,村民们主动送来凉茶、帮忙递工具,这幅“干群共绘”的画面,成为米坊村最动人的风景。
 
三、收获成长,砥砺担当:书写青春实践“答卷”
 
此次“三下乡”对团队而言,既是一次服务之旅,更是一场成长课堂。队员们在与村民的相处中,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内涵——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人心的凝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价值;在克服高温、住宿简陋等困难时,锤炼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质。
 
活动结束后,团队整理形成《米坊村发展需求调研报告》,梳理出基础设施完善、特色产业培育等5类建议,已反馈给当地村委会。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米坊村的故事带回校园,持续关注乡村发展,用所学知识为更多乡村贡献力量。
 
青村调色盘团队的“三下乡”之旅虽已落幕,但青春服务乡村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团队将继续以“调色盘”为喻,用青春色彩点缀乡土,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来源:青村调色盘
时间:2025-08-04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和合枝小队黔江行:在烟火与文物之间,看见中国民族团
  • 少子化浪潮园所探新途
  • 在少子化时代背景下,持续走低的生育率导致适龄入园儿童减少,幼儿园结构面临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因生源萎缩不得不撤并园所,而人口流入
  • 08-03
  • 青春三下乡:河海大学实践团赴黑龙江省开展农田水利法
  • 感悟九旬老兵家国情怀  砥砺青春奋斗报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