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成长浸润童心

2025年7月9日上午9点,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的志愿者们准时在江西赣州儿童服务站开课。手鼓上缠着的蓝布条随动作轻晃,像带着溪水的凉意;穿凉鞋的玲玲正踮脚够树上的蝉蜕,见志愿者来,突然举着手里的野菊花欢呼:“是带手鼓的老师!”这场以溪水为背景音的节奏课,便在蝉鸣与花香里,敲出了最清亮的开场鼓点。溪边鼓点:结巴男孩的指挥棒 负责奥尔夫音乐的志愿者的手鼓上缠着圈蓝布条——那是出发前,团队里的学姐编的,说“带着点蓝,像溪水的颜色,能让人静下来”。他总觉得,教孩子音乐不用太复杂,“能让他们敢出声、敢动起来,就赢了”。“大家听,手鼓敲轻了是‘滴答’,敲重了是‘咚咚’,”志愿者坐在竹凳上,轻轻拍着手鼓,蓝布条随着动作晃动,“咱们的手、脚,也能当鼓哦。”穿凉鞋的玲玲立刻把脚抬起来:“我的脚能敲‘啪嗒’!”小远把格子衫的袖子卷起来,说要“当最响的鼓”。教“八声势”时,志愿者把动作和溪水结合起来:拍手是“雨滴落进溪”,拍腿是“小鱼摆尾巴”,跺脚是“石头滚进河”。小远拍腿时太用力,把竹凳震得“咯吱”响,说要“像大鱼摆尾巴”;玲玲总慢半拍,急得凉鞋都掉了,却还是跟着手鼓的节奏晃脚。合练《数鸭子》时,志愿者突发奇想:“咱们去溪边练好不好?”孩子们欢呼着跑到服务站后的小溪边,溪水“哗哗”流着,成了最天然的背景音。小远站在石头上拍手,声音混着溪水响,像“雨滴砸在水面”;玲玲蹲在溪边,拍腿时手不小心碰到水,溅起的水珠落在手鼓上,“滴答”声格外清。最让人惊喜的是平时总躲在树后的牛牛,他说话有点结巴,平时很少出声。志愿者走过去,把鼓槌递给了他:“你当指挥,我们跟着你敲。”牛牛的手抖了抖,却还是握紧了鼓槌,轻轻敲了一下。“对喽,”志愿者笑着说,“就像小石头滚进溪里,慢慢就顺了。”试了五遍后,牛牛的鼓槌敲得越来越稳。当“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的旋律响起时,他突然大声喊:“跺——脚!”声音虽然有点结巴,却格外有力量。小远和玲玲立刻跺脚,溪水被震得溅起小水花,像在为他们鼓掌。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排着队“踩石头过河”——踩着溪里的石头,跟着节奏走。牛牛的鼓槌还攥在手里,每踩一块石头就敲一下;小远的格子衫被汗水浸湿了,却笑得最欢;玲玲的凉鞋又掉了,这次她没急着捡,光着脚踩在水里,说“这样更像小鱼”。 溪边与皱纸:善良能抚平褶皱 负责防霸凌宣讲的志愿者的笔记本里夹着片溪石——上面有个小缺口,是上周在溪边捡的,孩子们说“是被大孩子扔石头砸的”。他总说:“讲霸凌得像说故事,让孩子觉得‘这事儿和我有关’,才听得进。”“你们看这石头,”志愿者把溪石放在讲台上,指着缺口,“本来圆圆的,被砸了就有缺口,心也一样哦。”小远立刻说:“像我表哥的弹珠,被砸裂了就不能玩了!”玲玲低下头,手指抠着凉鞋的带子——她的水彩笔昨天被同桌扔到了溪里。发白纸时,志愿者选了带着水纹的信纸。“这纸像溪水,”他举起纸对着光,“水纹就是心里的小波浪,要好好爱护才不会乱。”孩子们都伸出手摸纸,好像在摸真的溪水。当志愿者说到“故意扔掉别人的东西”时,玲玲的纸慢慢蜷了起来,水纹皱成了一团;说到“不给同学抄作业”,小远把纸揉成小团,说:“我会把他的作业本藏起来!”志愿者摇摇头,指着溪石:“那你的石头也会有缺口。”小远的手慢慢松开了。牛牛一直没说话,直到志愿者说到“被笑结巴”,他的眼泪突然掉在纸上,把水纹泡成了深色。“我、我也被笑过,”他结巴着说,“说我、说我是‘小结巴’。”志愿者走过去,轻轻帮他擦眼泪:“他们错了,结巴的人说话,像溪水绕着石头流,更特别。”揉纸实验结束后,志愿者让大家把纸放进溪水里。“看,”他指着慢慢舒展开的纸,“就像溪水能抚平石头的棱角,善良也能抚平心里的褶皱。”牛牛把纸捞起来,小心地铺在石头上,说要“让太阳把它晒平”。 溪畔黏土:浪花与蝌蚪的漂流 黏土派对开始前,负责活动的志愿者在溪边摆了块大石板,把黏土放在上面,阳光照在上面,像撒了把彩色的石子。“说到夏天的小溪,你们想起什么?”她刚问完,小远就喊:“蝌蚪!我昨天捞了只,放回去了!”玲玲说:“外婆洗的凉席,晾在溪边的树上!”分黏土时,孩子们的手像刚从溪里捞出来的,带着湿气就伸进了黏土盒。小远把黑色和棕色揉在一起,说要做“蝌蚪溪”,里面得有好多小黑点;玲玲选了绿色和棕色,说要捏“晾席树”,上面挂着黏土做的凉席;牛牛只拿了蓝色和白色,安安静静地捏着。志愿者走过去时,发现牛牛在捏“浪花”——蓝色的黏土捏成波浪,上面沾着白色的小点点。“这是溪水里的泡泡,”他小声说,“我妈妈说,泡泡破了就变成云。”志愿者帮他把波浪捏得更弯:“这样泡泡就能跑得更远。”小远的“蝌蚪溪”做得很热闹,他用牙签在黑色黏土上扎了好多小洞,说要“让蝌蚪透气”。他举着溪水跑去找玲玲:“给你的树当小溪!”玲玲笑着把树往溪边挪了挪:“凉席能蘸点水,更凉快。”玲玲的“晾席树”最精致,她用绿色黏土捏了细细的树枝,上面挂着片长方形的黏土“凉席”,还找志愿者要了点银色闪粉:“这是阳光照在凉席上的光。”她把凉席树摆在牛牛的浪花边:“泡泡能落在凉席上。”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把作品摆在溪边的大石头上。溪水“哗哗”流着,好像在给这些黏土作品伴奏。小远的蝌蚪溪里,小黑点像真的在游;玲玲的凉席树旁,闪粉在阳光下亮闪闪;牛牛的浪花边,真的有泡泡从溪里冒出来,轻轻落在黏土上。志愿者看着这些带着溪水气息的作品,突然想起出发时父亲说的话:“城里孩子的夏天在空调房,农村孩子的夏天在大自然里,你得跟着他们的脚步走,才能看见真东西。” 夕阳把溪水染成橘红色,志愿者们收拾东西时,发现小远把自己的蝌蚪溪放进了真溪水里,说要“让蝌蚪回家”;玲玲的凉席树上,多了片真的树叶;牛牛的浪花边,摆着他捡的溪石,缺口朝着太阳。志愿者的手鼓上还沾着溪水,志愿者的笔记本里夹进了玲玲的纸,志愿者的口袋里装着牛牛送的黏土泡泡——捏得圆圆的,像真的能飘起来。他们来时总想着“要带给孩子什么”,离开时才懂得:孩子早已把整个夏天的溪水、阳光、勇气,都装进了他们的行囊。那些用身体拍出的溪水节奏、被揉皱又泡平的纸、捏满自然印记的黏土,都在诉说一个简单的道理:成长是场双向的漂流,当你撑着船向孩子靠近时,他们会用整个溪流的力量,推着你一起驶向更宽的远方。图为实践队在支教,社区人员拍摄通讯员 蒋尚熹 朱梓瑜 何淑蓉
作者: 蒋尚熹 朱梓瑜 何淑蓉 来源:大学生家园
时间:2025-07-17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夏日派对粘土乐,创意快乐伴成长
  • 夏日派对粘土乐,创意快乐伴成长
  • 2025年7月8日,为了丰富儿童服务站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暑期社会
  • 07-17
  • 预防校园霸凌,呵护花开无忧
  • 预防校园霸凌,呵护花开无忧
  • 为响应国家关于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营造安全和谐的儿童成长环境,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2025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 07-17
  • 让志愿精神持续闪光
  • 让志愿精神持续闪光
  • 2025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红心研墨”实践活动志愿者前往赣州,此次教学如拼图般由多个片段组成:奥尔夫音乐中,彩色手环串联起
  • 07-17
  • 助力成长浸润童心
  • 助力成长浸润童心
  • 2025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红心研墨”实践团队以初心开展活动,志愿者前往江西赣州通过教学让孩子在“开飞机”游戏中释放勇气,从
  • 07-17
  • 多元学习赋能,巧手玩转夏日创新
  • 多元学习赋能,巧手玩转夏日创新
  • 2025 年 7 月 9 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红心研墨” 团队走进赣州市石城县东城社区,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主题活动。此次活动聚焦
  • 07-16
  • 指尖捻起夏日色,童心折进时光里
  • 指尖捻起夏日色,童心折进时光里
  • 2025 年 7 月 9 日,赣州市石城县东城社区的儿童服务站里,空气里浮动着阳光与卡纸的味道。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红心研墨” 团队的
  • 07-16
  • 指尖跃动夏日趣,童心巧绘成长卷
  • 指尖跃动夏日趣,童心巧绘成长卷
  • 2025 年 7 月 9 日,赣州市石城县东城社区的儿童服务站里,蝉鸣与笑语交织成独特的夏日序曲。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红心研墨” 团队
  • 07-16
  • 多元学习绽放童趣,手工巧思点亮夏日
  • 多元课堂里,指尖与童心共绘夏日童话
  • 多元学习让孩子掌握手工技巧
  • 多元学习让孩子掌握手工技巧
  • 2025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于赣州市石城县东城社区开展主题活动,围绕儿童学业辅导,兴趣培养与传统文化传承
  •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