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双减我不减,有人内“卷”我必“卷”
现阶段,我国独生子女的人数较多,会存在一些“特殊”的现象和问题。在农村,独生子女人数虽然也逐渐增长,但是依然会有较多的多子女家庭。因此,实践团队重点关注不同家庭结构之间的教育现状和双减政策的落实困境。在对独生子女的家长刘女士访谈时,她表示:“我和他爸两个人就这一个孩子,肯定就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我管(孩子)还是比较严的,现在小孩身边太多诱惑了,这些电子产品对他们影响太大了,我都是严格控制(看电子产品)时间的”,另外刘女士还表示,“我肯定是希望他能考一个好大学,能继续深造也可以,反正我和他爸就他自己,肯定尽全力供他(上学)”。通过整个访谈,就能感受到刘女士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对孩子也比较严格。而在采访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的张女士时,可以感受到她的“偏佛系”教育风格。张女士家的三个女儿里,有两个考进大学,一个辍学外出打工,家里平时只留下上初三的小儿子,由于张女士家里做一些小生意,基本上没有时间对小儿子的教育有过多关注。张女士说:“我和他爸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啥时间管他,而且我儿子很慢性子,能考上大学我们都很知足了,我和他爸经常被气的不行,但有时候想想他的几个姐姐都走出去了,把他留家里做个伴也挺好的”,言语中透露着一点无奈。通过访谈,团队成员也感受到了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面临的教育困境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可以说家长都是希望孩子可以接受好的教育,取得好的成绩,只是受限于实际,他们采取的行为方式不同。
出台双减政策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同时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解决教育机构过多过滥问题。在访谈过程中发现的一个同质问题是:农村家庭普遍对双减政策的了解较少。在点赞过程中有家长表示不理解双减出台的原因,认为这样是切断了农村孩子往外走的路,“农村孩子不比城市的孩子,教育资源比不上,质量也不能很好的保证,如果双减真的贯彻,我觉得对农村孩子应该不太有利”;有的家长表示不会在乎双减政策是否出台和落实,还会坚持以往的学习模式,“之前的学习养成的习惯我觉得挺好的,再说了要是大家都在‘减',我们不‘减',我们这样就能超过别人了”;有的家长表示双减政策是针对学校方面出台的,家长不需要做什么,“这个双减不是学校对学生的事吗?这个跟我们家长还有关系吗?”通过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发现,农村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意味着双减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时间:2022-08-22 作者:崔依蒙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政研双减”实践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