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同音梦,情动军屯乡
车窗外,大片大片的花生苗随风翻滚成绿色的浪花。我作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正音筑梦”团队的一员,正乘着去往汶上县军屯乡的车子。即将要独当一面,作为老师向孩子们讲授普通话知识,我很担忧,这种担忧在蝉鸣声中被无限放大。
阳光穿过梧桐树叶洒在地上,我们拎着箱子站在宿舍门前。第一晚,没有初来乍到的调整与适应,没有满心欢喜的初识与相逢,而是彻夜的准备与紧张。我抱着电脑,一页页地调整PPT,一句句地捋顺讲稿,和军屯乡的初次见面,我像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精心准备却又扭扭捏捏。电脑屏幕微弱的光把屋里照得亮亮的,我盯着屏幕出神地想,我小小的力量大概也能照亮孩子们吧?
终于轮到我站上讲台时,我鼓励自己的回答是:我能,我可以。当我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时,讲台下的孩子们像春天破土的春笋,一个个抢着举手回答我的问题。当我解释某个字词的意思是,他们乖乖地安静地看着我,似懂非懂,却还是轻轻地点头。总之,当一双双眼睛望向你,一个个声音回应你时,那是一种被信任、被依靠的感觉,好像小苗一夜之间长成大树,拥有可以保护、教导、呵护的力量时,心中是很饱满的,积蓄了力量的。下课后,小朋友来轻轻牵我的手,会说诸如“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呀”“老师你是哪个学校的”“老师你像我的班主任”之类的话,我第一次面对这样澄澈单纯的心,捧着这些可爱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也会有大胆些调皮些的孩子,问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送来自己的画或折纸作品,在课间的时候上蹿下跳,加上透过窗户的朦胧夕阳,恍惚间好像看见年少的自己。每次课堂结束后,孩子们都很留恋,都会问我们明天还会不会来,每当这个时候,关于有没有对他们产生一点点影响的问题,我想我是做到了。
除了教孩子们,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宿舍前面那个小小的食堂。每当结束课程回宿舍经过时,做饭的爷爷总会敏锐地察觉到,用带着乡音的苍老声音呼喊我们快去吃饭。有时为了备课忘记打饭,爷爷就会打来电话。或是在盛饭时,给我满满地盛上几大勺。平淡的关怀和朴素的饭菜,让我这颗远离家乡的心一暖。还有乡里送来的被褥食品,集市上新鲜的水果和卖力的吆喝,热气升腾的饺子店,空地上跳广场舞的人群……原来这个小小的乡村,有着这样温暖的力量和烟火的气息。
某一天,所有工作结束后,我和实践队队友们走在弯曲的路上,沿路没有多少路灯,即便是夜晚空气也有点闷闷的,几只脏兮兮的流浪小狗冲我们叫着,天边的明月被雾气氤氲得朦朦胧胧。我们走到小卖部,人手一支雪糕,在说说笑笑中沿途随便看看,被烧烤摊诱人的香气吸引,被奇奇怪怪的虫子吓到然后蹲在地上开始研究,被街边奇奇怪怪的店名逗笑,或是一起讨论明天该给孩子们教什么,哪个孩子今天又很调皮。村子很小,有时能遇见课堂上教过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冲我们热情地喊“老师好”,拿手一擦后座,说要载我们一程。
这几天在军屯乡的生活很慢,因为这里生活的每一帧我都想精心保存和守护。事物之间的影响总是相互的,我带着推广普通话的任务来到这里,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被这个小村子的朴素、真诚、淳朴、单纯所深深打动……
时间:2022-07-16 作者:田悦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正音筑梦”实践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