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行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是提升国民语言能力的需要,更为建设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语言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保障。
为了扩大普通话在农村的普及范围,振兴农村的教育发展,在2022年7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正音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军屯乡军屯村开展了推广普通话的活动。本次活动希望通过宣讲教育的形式,引导群众在生活中多用标准的普通话交流,真正让普通话走入基层、走入乡村、走入民心。推广普通话不但对于提高军屯乡群众的普通话水平很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与实践意义,而且对实践队员来说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让队员们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并总结经验,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有所启发。
在进行实地宣讲之前,我们就通过线上腾讯会议讨论商讨具体事宜,明确了实践分工与开展活动的内容,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本次实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方式灵活多样,队员之间打好配合,为开展实践提供双重保障,也为我们在乡村基层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更加坚定了信心。
图为“正音筑梦”实践队第一次线上会议。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车雅祺 供图
普通话虽然现在已经普及到大部分地区,但是在一些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仍然有很多老人和孩子不认字,不会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只会用方言交流。而我希望通过我微不足道的努力,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性知识来改变这一现状,让更多的人们学会说普通话,便利他们的生活。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汶上,第一次真正参加“三下乡”的实践活动,心中充满激动与兴奋,同时作为新手小白也有些忐忑,怕自己讲的不够清楚,也害怕孩子不喜欢我。但是孩子们的热情与质朴打消了我的顾虑,他们积极的回应给了我足够的信心,温暖的拥抱融化了我们之间的暂存的隔阂。其实在教课之前,我对于陌生人是很“社恐”的,总觉得和这些陌生的孩子在一起会很尴尬,但是孩子们用行动表示出对我教课的喜爱,就算课下有些淘气调皮,在正式上课时也会认真听讲,一笔一划记下字的正确读音,逐字逐句的用普通话朗诵课文。我们也会给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孩子发一些小奖励,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心里也会记得我们对他们的好,会给我们准备早餐,怕我们太累给我们揉肩,下课后写“老师辛苦了”的纸条送给我们。在他们的陪伴和支持下,我也慢慢不再害怕和孩子相处,反而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一样去对待,和课堂上的孩子和谐相处,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而我们的团队合作在此次社会实践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来在来汶上之前大家都不是很熟,也害怕相处或工作不和。但是真正相处过后才发现那只是“杞人忧天”,在工作时,大家都齐心协力,每个人都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分工明确,会认真备课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这里会看到青春富有激情的模样,团队中的每个人在同一个房间里,搬着自己的电脑或者平板,商量安排第二天的工作直至深夜,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去付出时间和精力,累却快乐着。虽然有时面对接二连三的会议和文件,自己也会苦恼疲累,但是一想到孩子由衷的笑容和其他队员的支持,那些烦心事也就会抛之脑后,工作也更加有动力了。
在这个不大的小县城里,生活是慢节奏的,人们也都是淳朴善良的,从一开始并不适应这样没有外卖快递的日子到现在享受这里的风土人情,爱上这里的生活,虽然只有几天,但是却是我自身思想上的蜕变。在实践活动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专业技能,从一名学生转换为老师角色,真正体会到了教课的感受,真诚的喜欢我的学生们。而在之后我们也会渐渐把宣讲教育的范围扩展到一些不认字的老人身上,教会他们说普通话,让推广普通话的成果惠及更多基层人民群众,让文明之风普惠更多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