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头:泰州7月14日电(通讯员叶聚典)
导语:
2025年夏,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走进泰州市东安社区,开展一场以“艺术启蒙”为核心的社区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活动通过趣味互动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孩子们探索色彩奥秘,在创作中激发艺术潜能,同时为志愿者积累了宝贵的教育经验,深化了对艺术教育本质的理解。
正文:
2025年7月14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走进泰州市海陵区东安社区,接连开展美术启蒙志愿服务活动。团队以“寓教于乐”为核心,将美术的色彩之美融入互动环节,让社区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知知识魅力,在轻松氛围中点燃学习热情,为暑期社区教育注入了青春活力。
以“动手体验”为核心设计教学
为践行“动手体验>知识灌输”的教学理念,实践团队提前规划了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特点设计环节:为低龄儿童(6-7岁)准备“工具轮换制”媒介,通过高频次新鲜感保持专注力;为高龄组(8-10岁)设计“色彩情感联想”深度讨论内容,兼顾混龄课堂的个性化需求。团队还准备了三原色马克笔、B5画纸、趣味游戏道具及教学视频,并反复打磨流程细节,确保活动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深度。
三原色互动实验——解锁色彩的“魔法反应”
活动以一段趣味视频拉开序幕,通过生动的动画形象带领孩子们初步认识红、黄、蓝三原色。随后,志愿者现场演示三原色两两混合的实验(如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直观展示色彩间的奇妙反应,孩子们瞪大眼睛观察混合瞬间,纷纷发出惊叹。为加深理解,团队还设计了“颜色配对”“猜混合结果”等趣味小游戏,孩子们踊跃参与,在互动中进一步巩固了对三原色关系的认知。
马克笔创作体验——从技巧到情感的自由表达
在孩子们熟悉三原色后,志愿者分发三原色系马克笔,引导他们亲手混合尝试创造新颜色,并记录下色彩变化的瞬间。随后,团队通过简短教学讲解马克笔绘画技巧——如何在画纸上呈现点、线、面效果。孩子们拿到B5画纸后迫不及待挥笔创作,有的画彩虹,有的涂花朵,有的描绘心中的“秘密花园”。绘画过程中,志愿者全程巡回指导,鼓励个性化表达。中途播放的《颜色之歌》更成为“放松小插曲”,轻快的旋律伴随歌词中的色彩知识,让孩子们在愉悦氛围中深化对颜色的感知。最终,一幅幅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画作跃然纸上。
艺术教育本质的再认知:拒绝刻板,守护独特性
活动中,当有孩子忐忑询问“我画的彩虹对吗?”时,实践者以“你心里的那道彩虹是独一无二”积极回应,这一细节成为教育观的生动注脚——艺术教育的核心并非标准化评判,而是鼓励孩子勇敢表达内心世界,守护其创造力的独特光芒。
这场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既是孩子们用色彩描绘童真的快乐之旅,也是志愿者在教育实践中收获成长的珍贵历程。未来,团队将继续以创新形式推动艺术启蒙,让更多孩子在动手与探索中,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红心研墨”团队已计划将社区教学志愿服务常态化,后续将根据孩子们的反馈优化活动内容,拓展科学实验、传统文化等更多主题,让知识的种子在更多社区土壤中生根发芽。这场发生在盛夏的教育邂逅,不仅为孩子们的童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让志愿者们在付出中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真谛——当知识以热爱为底色,成长便会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