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践行治水志 科技赋能护河安
——西安理工大学实践队走进三门峡库区水文中心与临潼水文站
为探寻水利精神、感悟时代脉搏,2025年8月27日,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追寻西理足迹,探寻水利精神”社会实践队赴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中心与临潼水文站,开展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观摩、技术讲解与座谈交流,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水文监测在防汛减灾与生态保护中的核心作用,切身感受到智慧水利的科技力量与水文工作者“迎难而上、突破创新、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智慧中枢:数字孪生技术守护江河安澜
实践首站,队员们抵达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中心。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首先参观了历史展陈室。一摞摞保存完好的纸质水文记录、泛黄纸页上工整的笔迹、历经风霜的早期监测仪器,无声地诉说着库区水文工作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与一代代水文人的坚守。
随后,团队移步至党建活动室。在鲜红的党旗下,队员们聆听了水文工作者们在党的领导下,于狂风暴雨中逆行、在防汛一线坚守的感人事迹,深刻体会到他们用精准数据守护人民安澜、用汗水热血诠释对党忠诚与水事业热爱的初心使命。
跟随着技术人员的脚步,实践队参观了集水情实时监控、标准化机房与智慧平台于一体的现代化中枢。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渭河、泾河、北洛河、黄河等主要河流的站网分布、实时画面及水位、流量等关键数据一目了然。水文中心汪总工介绍道:“通过引入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我们构建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精准监测体系。如今,预警决策更加高效智能,为防洪减灾赢得了宝贵时间。”队员们赞叹不已,纷纷表示:“以往在课堂上听闻‘智慧水利’,今日得见其实战应用,才真正体会到科技赋能带来的巨大变革。”
在之后的座谈会上,中心主任梁久龙介绍了中心在智慧水利建设方面的成果以及与西安理工大学的项目合作。队员们就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等话题踊跃提问。梁主任表示,中心愿为西理工学子提供实践平台,并深情寄语:“希望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勇于扎根一线,敢于跨界创新,传承水利精神,成长为‘顶得上、抗得住’的水利尖兵。”
一线坚守:三十载芳华诠释奉献担当
当日下午,实践队抵达渭河中下游的临潼水文站。薛永安站长热情接待了团队,并带领大家参观了水文监测设备展示区。从ADCP、水位计到流速仪、水质分析仪,薛站长如数家珍,为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教学课。
交流中,队员们得知薛站长已在此坚守了整整三十年。十六岁初入行时,他便克服艰苦环境,勤学苦练,从青涩学徒成长为业务骨干。三十年来,他日复一日地监测水位、流量、水质,这些看似平凡的数据,却是防洪预警和水资源管理的“生命线”。在洪水肆虐的危急关头,他更是24小时坚守,常不顾危险靠近湍急水流,只为获取最精准的数据。
薛师傅将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水文站,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痕迹,却从未磨灭他眼中的热爱与执着。他的故事让所有队员肃然起敬,深刻理解了何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与担当。
实践感悟:传承精神谱写水利新篇
此次社会实践为队员们搭建了宝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它不仅加深了大家对“智慧水利·科技赋能”的深刻理解,更让“肯吃苦、敢创新、甘奉献”的水利精神从书本走入内心。
队员们表示,将精心整理此行收集的视频、照片与访谈记录,通过短视频、微电影等新颖形式,在校内讲好水利故事,传播水利文化,弘扬水利精神,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祖国水利事业,为守护江河安澜、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